《6校园里的号令》(教学设计)全国通用一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校园里的号令》
2.教学年级和班级:一年级下册
3.授课时间:第3节课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文化自信和审美情趣。通过学习校园号令,学生能够理解规则的重要性,增强遵守规则的意识,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通过参与校园生活场景的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提升团队合作能力,增强对校园文化的认同感,激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一年级下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初步的规则意识。他们可能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校园规则,如排队、上下课礼仪等。但对于“号令”这一概念的理解可能较为浅显,需要通过具体案例和实践活动来加深理解。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一年级学生的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他们通常喜欢通过游戏和互动来学习,因此,本节课将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能力主要集中在基础的语言表达和简单的逻辑思维上,学习风格则以直观和动手操作为主。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学生在理解“号令”这一概念时可能存在困难,因为他们可能缺乏对规则和纪律的深刻认识。此外,学生在参与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时可能因为表达能力不足或团队协作能力不强而遇到挑战。教师需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耐心引导,帮助学生克服这些困难。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一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材,确保每位学生人手一册。
2.辅助材料:准备与校园号令相关的图片、视频,以及相关的图表,以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3.教学工具:准备小红旗、口哨等模拟号令的道具,用于角色扮演活动。
4.教室布置:设置小组讨论区,布置实验操作台,确保环境整洁,便于学生活动。
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教师通过讲述一个关于校园规则的小故事,引导学生思考规则在校园生活中的重要性。
-回顾旧知:教师提问学生已经知道的校园规则,如排队、上下课礼仪等,帮助学生回顾相关知识。
2.新课呈现(约15分钟)
-讲解新知:教师介绍“号令”的概念,解释其在校园生活中的作用,如集合、出发、集合解散等。
-举例说明: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场景下的号令使用,如体育课集合、紧急疏散等。
-互动探究:教师提问学生,让他们分享自己了解的校园号令,并引导学生讨论号令的必要性和作用。
3.新课呈现(续)(约10分钟)
-角色扮演: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扮演不同的角色,如老师、学生、保安等,模拟校园生活中的号令使用场景。
-小组讨论:每组讨论在模拟场景中如何使用号令,以及如何遵守号令。
4.巩固练习(约20分钟)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每组设计一个校园号令场景,并展示给全班。
-教师指导: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改进表演,并强调号令的正确使用和遵守。
5.新课呈现(续)(约10分钟)
-小组展示:每组展示自己的校园号令场景,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反馈。
-教师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号令在校园生活中的重要性。
6.巩固练习(续)(约10分钟)
-实践活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校园号令的实际操作,如模拟紧急疏散。
-教师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在实践中正确使用号令,并强调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7.总结与反思(约5分钟)
-学生总结:学生分享本节课的学习心得,总结号令在校园生活中的作用。
-教师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
8.作业布置(约2分钟)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与家人分享今天的学习内容,并尝试设计一个家庭号令场景。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校园规则手册:提供一份详细的校园规则手册,包括校园安全、文明礼仪、环保意识等方面的内容,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校园生活规则。
-校园历史故事集:收集一些关于校园历史的有趣故事,通过故事的形式介绍校园文化,增强学生对校园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校园安全知识问答:设计一些与校园安全相关的问题,通过问答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安全知识。
2.拓展建议:
-阅读拓展:鼓励学生阅读与校园生活相关的书籍,如校园小说、励志故事等,从中学习到更多的校园生活经验和规则意识。
-角色扮演拓展:组织学生进行校园生活场景的角色扮演活动,如模拟校园突发事件的处理,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家庭实践拓展:鼓励学生在家庭中尝试设计并执行家庭号令,如家庭作业时间、家庭清洁时间等,培养良好的家庭生活习惯。
-校园采访拓展:组织学生采访校园中的老师、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