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草原信息化教学设计.docx
文件大小:40.43 KB
总页数:9 页
更新时间:2025-04-07
总字数:约3.49千字
文档摘要

草原信息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读写和理解文中的生字词,如渲染勾勒迂回等。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草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自主阅读、小组合作探究,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借助多媒体资源,如图片、视频等,直观感受草原的美景,体会作者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草原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引导学生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描写草原景色和民族风情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情感。

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2.教学难点

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含义。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受草原的美,并能将这种感受通过朗读和语言表达出来。

三、教学方法

1.讲授法:讲解生字词、课文的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圈点批注,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分享,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

4.情境教学法:借助多媒体创设草原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草原之美。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1.播放视频

播放一段展现草原美丽风光的视频,视频中呈现广袤无垠的草原、成群的牛羊、湛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等画面。

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看到这样的画面,你们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对草原的初步印象。

2.引出课题

在学生发言后,教师顺势引出课题《草原》,并介绍作者老舍先生。老舍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作家,他用生动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草原独特的魅力。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老舍先生的脚步,一同走进美丽的草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词多读几遍。

思考:课文围绕草原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2.检查生字词学习情况

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词:渲染、勾勒、迂回、襟飘带舞、马蹄、礼貌、拘束、羞涩、摔跤、天涯、热乎乎、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群马疾驰、襟飘带舞等。

指名学生认读,教师纠正读音,重点讲解易错字。如迂读yū,不要读成yú;涩读sè,注意字形。

运用多种方式理解词语意思,如结合上下文、找近义词反义词、联系生活实际、直观演示等。例如,通过展示草原上骏马奔跑的视频理解群马疾驰;让学生用动作演示襟飘带舞来感受词语的含义。

3.交流课文内容

引导学生回答课文围绕草原写了草原的景色和草原上的活动两方面内容。教师相机板书:草原景色、草原上的活动

(三)精读课文,感受草原之美(20分钟)

1.学习描写草原景色的部分(第一自然段)

自主阅读,圈画语句:让学生默读第一自然段,圈画出描写草原景色的语句。

小组交流,分享感受:组织学生小组内交流自己圈画的语句,说说从这些语句中感受到了草原怎样的美。

全班汇报,教师引导

展示学生找到的语句,如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引导学生从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等词语体会草原的绿;从绣上白色的大花感受草原景色的动态美;从柔美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等描述体会草原景色的独特韵味,仿佛一幅天然的中国画。

指导朗读:教师范读,读出草原的壮美与秀丽。学生模仿朗读,通过朗读表现出草原的美。

背诵第一自然段:在理解和朗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尝试背诵第一自然段,加深对草原景色的记忆和理解。

2.学习描写草原上活动的部分(第二至五自然段)

自由朗读,梳理内容:学生自由朗读第二至五自然段,思考这部分写了草原上的哪些活动,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明确顺序与内容:引导学生回答这部分写了迎接远客、热情款待、联欢话别等活动,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

研读迎接远客部分(第二自然段)

出示语句: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提问:从这段描写中,你能体会到什么?引导学生从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等词句体会蒙古族人民迎接客人时的热情奔放。

研读热情款待部分(第三、四自然段)

学生自主阅读第三、四自然段,找出描写蒙古族人民热情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