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信息技术 第一册(五年制高职)教案 2.2.4 TCP IP协议体系结构-文档.docx
文件大小:83.05 KB
总页数:2 页
更新时间:2025-04-07
总字数:约1.11千字
文档摘要

2.2.4TCP/IP协议体系结构

TCP/IP协议体系结构(又称TCP/IP协议参考模型)是专门针对使用TCP/IP协议簇的广域计算机网络而开发的,可以说是OSI/RM的改进版本,但也不能简单地认为是改进版,因为它与OSI/RM所针对的网络类型存在较大区别,所以这两种体系结构中各层所采用的通信协议,以及功能实现原理上都存在非常大的差异。这一点,在后面章节中都会有相应的体现。现在我们常用的通信协议,绝大多数都不是很适用于OSI/RM,而是适用于TCP/IP协议体系结构,因为它们都是应用于TCP/IP网络中。

TCP/IP协议体系结构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末,首先由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规划署(DefenseAdvancedResearchProjectsAgency,DARPA)作为其研究的一部分,所以又称DARPA参考模型。不仅广域网鼻祖ARPANET使用的是TCP/IP协议体系结构,现在使用最广的因特网(Internet)也是基于这一模型设计的,因为目前的因特网(Internet)基本上都是采用TCP/IP协议簇的,包括企业内部局域网。

TCP/IP协议体系结构只划分了四层,从高到低分别是:应用层(ApllicationLayer)、传输层(TransportLayer)、网际互连层(InternetLayer,又称互联网层)和网络访问层(NetworkAccessLayer,又称网络接入层、网络接口层或者主机-网络层)。虽然只有四层,但它却包含了OSI/RM中的所有七层的功能,同样包括了局域网和广域网通信所需要的全部功能。图1描绘了TCP/IP协议体系结构与OSI/RM层次间的关系。

图1TCP/IP协议体系结构及与OSI/RM的比较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TCP/IP协议体系结构中对原来OSI/RM的七层结构进行了进一步的简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把原来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这两层结构合并为一层,即网络访问层,它提供局域网中的功能。

?合并了原来OSI/RM中的最高的三层,成为新的应用层。因为事实上,在OSI/RM中会话层和表示层的功能都非常单一,完全可以合并到应用层之中。

其他两层,“传输层”与OSI/RM中的功能划分是一样的,而网际互连层实际上也与OSI/RM的网络层是一样的,只不过名称不一样而已。

但要注意的是,这里仅是从功能划分上来说的,实际上这两个体系结构存在相当大的差异。因为OSI/RM是开放型的标准,所以适用于所有类型网络设计参考,而TCP/IP协议体系结构是专门针对TCP/IP网络的,各种通信协议和功能实现原理更加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