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计算机应用基础 教学大纲.docx
文件大小:40.32 KB
总页数:12 页
更新时间:2025-04-07
总字数:约3.95千字
文档摘要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计算机应用基础

2.课程代码:[具体代码]

3.课程类型:公共基础课

4.适用专业:各专业

5.学分/学时:[X]学分,[16X]学时(理论教学[12X]学时,实践教学[4X]学时)

6.课程目标: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具备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学习和今后的工作、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特点及应用领域。

掌握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及各部件的功能。

理解计算机软件系统的分类及常用软件的功能。

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和文件管理方法。

熟练掌握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和排版技巧。

掌握电子表格软件的数据处理和图表制作方法。

了解演示文稿软件的基本操作和演示文稿的制作方法。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组成和应用。

了解信息安全的基本知识和防范措施。

2.能力目标

能够正确使用计算机硬件设备,进行计算机的组装与维护。

能够熟练安装和使用操作系统,进行系统设置和故障排除。

能够熟练使用文字处理软件进行文档的编辑、排版和打印。

能够运用电子表格软件进行数据的录入、处理、分析和图表制作。

能够制作出内容丰富、形式美观的演示文稿。

能够熟练使用互联网,获取和交流信息。

具备一定的信息安全意识,能够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3.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增强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责任感,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

三、课程内容与学时安排

模块一:计算机基础知识(16学时)

1.教学内容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特点及应用领域。

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CPU、内存、硬盘、显卡、显示器、键盘、鼠标等)及各部件的功能。

计算机软件系统的分类(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及常用软件的功能。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冯·诺依曼原理)。

2.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讲解计算机基础知识,通过PPT演示帮助学生理解。

实物展示:展示计算机硬件设备,让学生直观了解各部件的外观和功能。

视频教学:播放相关视频,介绍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工作原理。

3.实践教学

参观计算机实验室,了解计算机硬件设备的摆放和连接方式。

完成计算机硬件组成的填空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模块二:操作系统基础(20学时)

1.教学内容

操作系统的概念、功能和分类。

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桌面、图标、窗口、菜单、任务栏等)。

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创建、复制、移动、删除、重命名、属性设置等)。

磁盘管理(格式化、分区、磁盘清理等)。

控制面板的使用(系统设置、日期和时间设置、用户账户管理等)。

2.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结合实例讲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方法。

演示操作:在计算机上进行实际操作演示,让学生直观感受。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讨论操作系统的应用场景和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

3.实践教学

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进行各种基本操作的练习,如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磁盘管理等。

完成操作系统相关的实验报告,总结操作经验和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模块三:文字处理软件Word(24学时)

1.教学内容

Word的基本界面和操作环境。

文档的创建、打开、保存和关闭。

文本的输入、编辑(字体、字号、颜色、段落格式等)和排版(对齐方式、缩进、行距等)。

表格的创建、编辑(行列调整、单元格合并与拆分、表格样式设置等)和数据处理(排序、筛选、计算等)。

图形和图像的插入、编辑(裁剪、调整大小、设置环绕方式等)。

页眉、页脚、页码的设置。

文档的打印设置和打印。

2.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详细讲解Word的各项功能和操作方法。

案例教学: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掌握Word的应用技巧。

学生自主练习: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实践教学

完成多篇不同类型文档的排版练习,如通知、报告、论文等。

制作一份包含表格、图形和图像的综合文档,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模块四:电子表格软件Excel(24学时)

1.教学内容

Excel的基本界面和操作环境。

工作簿和工作表的创建、打开、保存和关闭。

数据的输入和编辑(文本、数字、日期、时间等)。

公式和函数的使用(求和、平均值、计数、最大值、最小值等)。

数据的排序、筛选和分类汇总。

图表的创建和编辑(柱形图、折线图、饼图等)。

数据透视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