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生理学教学大纲-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解剖生理学
2.课程代码:[具体代码]
3.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4.学分/学时:[X]学分,[16X]学时(理论课[12X]学时,实验课[4X]学时)
5.适用专业:生物医学工程、生物技术等相关专业
6.先修课程:生物学、化学等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系统掌握人体正常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
1.能够准确描述人体各主要器官系统的形态结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2.深入理解人体各器官系统的生理功能及其调节机制。
3.熟练掌握解剖生理学的基本实验技能,具备一定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运用解剖生理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相关专业工作和进一步深造提供必要的知识储备。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理论教学内容
1.绪论(2学时)
解剖生理学的研究内容、任务和意义。
人体的组成和分部。
解剖学姿势、方位术语和人体的轴与面。
2.细胞(4学时)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及其产生机制。
细胞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的应用。
3.基本组织(6学时)
上皮组织的分类、结构特点和功能。
结缔组织的分类、结构特点和功能,重点讲解疏松结缔组织和血液。
肌肉组织的分类、结构特点和功能,包括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
神经组织的组成,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神经胶质细胞的种类和功能。
4.运动系统(8学时)
骨的分类、形态、结构和化学成分。
骨的生长发育和骨连接的分类。
骨骼肌的形态、结构和物理特性。
头肌、颈肌、躯干肌和四肢肌的名称、位置和作用。
运动系统的功能概述。
5.消化系统(10学时)
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概述。
消化管的一般结构。
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消化腺的组成和各消化腺(唾液腺、肝、胰)的形态结构与功能。
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6.呼吸系统(6学时)
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概述。
呼吸道的组成和结构特点。
肺的位置、形态、结构和功能。
呼吸运动的过程、原理及调节。
气体交换和运输过程。
7.泌尿系统(6学时)
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概述。
肾的位置、形态、结构和功能。
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尿液的生成和排出过程。
8.生殖系统(6学时)
男性生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概述。
睾丸的位置、形态、结构和功能。
附睾、输精管、射精管、前列腺、精囊腺和尿道球腺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男性生殖管道的功能和精液的组成。
女性生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概述。
卵巢的位置、形态、结构和功能。
输卵管、子宫、阴道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女性生殖周期及其调节。
9.脉管系统(10学时)
脉管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概述。
心血管系统的组成,心脏的位置、形态、结构和功能。
动脉、静脉的分类和结构特点。
全身主要动脉和静脉的名称、走行和主要分支。
淋巴系统的组成,淋巴管道、淋巴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血液循环的途径和生理意义。
10.感觉器官(6学时)
感觉器官的概述,感受器的分类和一般生理特性。
视觉器官的组成,眼球的结构和功能,眼的折光系统和感光系统。
眼的调节和视觉传导通路。
听觉器官的组成,耳的结构和功能,声波的传导和听觉的产生。
平衡觉和嗅觉、味觉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11.神经系统(12学时)
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概述。
神经元的分类和神经纤维的分类与传导速度。
中枢神经系统的组成,脊髓和脑的结构与功能。
神经系统的感觉传导通路。
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包括脊髓反射、脑干对肌紧张和姿势的调节、小脑的功能、基底神经节的功能和大脑皮质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包括自主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中枢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脑的高级功能,如学习与记忆、语言与思维等。
实验教学内容
1.显微镜的使用和细胞形态观察(4学时)
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观察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形态结构。
2.基本组织的观察(4学时)
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的切片观察。
3.运动系统的观察(4学时)
骨的形态和结构观察。
关节的结构观察。
骨骼肌的形态和结构观察。
4.消化系统的观察(4学时)
消化管各段的形态结构观察。
消化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