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统计师之中级统计师工作实务通关试题库有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25分)
1.统计工作过程中,统计设计的中心内容是()。
A.确定统计指标体系
B.确定统计分析方法
C.确定统计调查方法
D.确定统计整理方法
答案:A。统计设计的中心内容是确定统计指标体系,它是对统计工作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的通盘考虑和安排,指标体系是其核心,所以选A。
2.统计调查所搜集的资料可以是原始资料,可以是次级资料,原始资料与次级资料的关系是()。
A.次级资料是从原始资料过渡来的
B.二者不相干
C.原始资料就是次级资料
D.次级资料质量上次于原始资料
答案:A。次级资料是已经经过加工整理的资料,它通常是从原始资料过渡而来的,所以A正确。
3.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
A.确定组中值
B.确定组距
C.确定组数
D.选择分组标志和划分各组界限
答案:D。统计分组的关键是选择分组标志和划分各组界限,分组标志决定了分组的方向和性质,组限划分决定了组与组之间的界限,所以选D。
4.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可以分为()。
A.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B.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C.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
D.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
答案:A。总量指标按反映时间状况不同分为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时期指标反映一段时期内的总量,时点指标反映某一时刻的总量,所以选A。
5.计算平均指标最常用的方法和最基本的形式是()。
A.中位数
B.众数
C.算术平均数
D.调和平均数
答案:C。算术平均数是计算平均指标最常用的方法和最基本的形式,它是总体标志总量与总体单位总量之比,所以选C。
6.若物价上涨20%,则现在的1元相当于原来的()。
A.0.8元
B.1.2元
C.0.83元
D.无法确定
答案:C。设原来的物价为1,现在物价上涨20%变为1.2,现在1元能买到的东西相当于原来的1÷1.2≈0.83元,所以选C。
7.已知环比增长速度为6.5%、5.6%、4.1%、3.5%,则定基增长速度为()。
A.6.5%×5.6%×4.1%×3.5%
B.(6.5%×5.6%×4.1%×3.5%)-100%
C.106.5%×105.6%×104.1%×103.5%
D.(106.5%×105.6%×104.1%×103.5%)-100%
答案:D。定基增长速度等于各环比发展速度连乘积减1,环比发展速度等于1+环比增长速度,所以定基增长速度为(106.5%×105.6%×104.1%×103.5%)-100%,选D。
8.已知某企业4月、5月、6月、7月的平均职工人数分别为:290人、295人、293人和301人,则该企业二季度的平均职工人数的计算方法为()。
A.(290+295+293+301)/4
B.(290+295+293)/3
C.(290/2+295+293+301/2)/(4-1)
D.(290/2+295+293+301/2)/4
答案:B。二季度包括4、5、6月,计算二季度平均职工人数应是这三个月人数之和除以3,即(290+295+293)/3,所以选B。
9.编制数量指标综合指数的一般原则是采用()作为同度量因素。
A.基期的质量指标
B.报告期的质量指标
C.基期的数量指标
D.报告期的数量指标
答案:A。编制数量指标综合指数的一般原则是采用基期的质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这样可以单纯反映数量指标的变动情况,所以选A。
10.在抽样推断中,必须遵循()抽取样本。
A.随意原则
B.随机原则
C.可比原则
D.对等原则
答案:B。在抽样推断中,必须遵循随机原则抽取样本,以保证样本的代表性和随机性,使样本能够客观反映总体特征,所以选B。
11.抽样误差是指()。
A.在调查过程中由于观察、测量等差错所引起的误差
B.在调查中违反随机原则出现的系统误差
C.随机抽样而产生的代表性误差
D.人为原因所造成的误差
答案:C。抽样误差是由于随机抽样而产生的代表性误差,它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通过合理的抽样设计进行控制,所以选C。
12.假设检验是检验()的假设是否成立。
A.样本指标
B.总体指标
C.样本方差
D.总体方差
答案:B。假设检验是检验总体指标的假设是否成立,通过样本信息来推断总体的特征,所以选B。
13.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是()。
A.(-1,1)
B.[-1,1]
C.(-1,1]
D.[-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