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方法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统筹方法的概念,掌握统筹方法的应用步骤和原理。
学会运用统筹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提高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阅读文本、分析图表、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以及信息提取与分析的能力。
引导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再运用模型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
通过了解统筹方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的实用价值,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提高效率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理解统筹方法的含义,掌握其应用的一般步骤。
学会绘制简单的统筹图,并能根据统筹图分析和解决问题。
2.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统筹方法的数学模型,合理确定各工序之间的先后顺序和时间关系。
灵活运用统筹方法优化方案,在不同情境下找到最优的时间安排和资源利用方式。
三、教学方法
1.讲授法:讲解统筹方法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步骤,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
2.直观演示法:通过展示图表、动画等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和复杂的工序关系,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交流,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思维碰撞。
4.练习法:安排适量的练习题,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统筹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1.展示生活中一些因合理安排时间而高效完成任务的图片,如工厂流水线、交通疏导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场景中是如何进行时间管理和任务安排的。
2.提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需要合理安排时间才能高效完成多项任务的情况,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受。
3.引出课题:在生活和工作中,为了提高效率,常常需要运用一些科学的方法来合理安排时间和资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这样的方法统筹方法。
(二)讲授新课(20分钟)
1.统筹方法的概念(5分钟)
结合导入部分的实例和学生的分享,讲解统筹方法的定义: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它的实用范围极广泛,在企业管理和基本建设中,以及关系复杂的科研项目的组织与管理中,都可以应用。
通过简单的例子进一步说明统筹方法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合理规划工序之间的先后顺序和时间安排,以达到提高效率、节省时间的目的。
2.以泡茶为例讲解统筹方法的应用步骤(10分钟)
展示泡茶的工序图表:
洗水壶1分钟
烧开水15分钟
洗茶杯1分钟
拿茶叶2分钟
泡茶1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安排这些工序能最快喝到茶。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每个小组尝试制定不同的泡茶方案,并计算所需总时间。
各小组代表汇报方案,教师总结并分析不同方案:
方案一:依次完成洗水壶、烧开水、洗茶杯、拿茶叶、泡茶,总时间为1+15+1+2+1=20分钟。
方案二:先洗水壶,然后烧开水,在烧开水的同时洗茶杯、拿茶叶,最后泡茶,总时间为1+15+1=17分钟。
通过对比,引导学生理解统筹方法的关键在于抓住主要环节,合理利用时间,将能同时进行的工序并行处理,从而达到优化时间安排的效果。
进一步强调在这个过程中,明确各工序之间的先后顺序和相互关系非常重要,这是构建统筹模型的基础。
3.介绍统筹图(5分钟)
结合泡茶的例子,讲解如何用统筹图来表示工序之间的关系和时间安排。
画出简单的泡茶统筹图,用箭头表示工序的先后顺序,在箭头上标注工序名称和所需时间,如:
洗水壶(1分钟)→烧开水(15分钟)
洗茶杯(1分钟)拿茶叶(2分钟)
烧开水结束后↓(与洗茶杯、拿茶叶并行)
泡茶(1分钟)
让学生观察统筹图,理解其直观地展示了整个工作流程和时间分配情况,有助于清晰地分析和优化方案。
(三)深入探究(15分钟)
1.小组活动
给出一个稍微复杂的实际问题:假设你周六上午要完成打扫房间(30分钟)、洗衣服(40分钟,用洗衣机洗)、写作业(20分钟)、给家人做午饭(30分钟)这几项任务,如何运用统筹方法合理安排时间,使完成所有任务的时间最短?
要求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绘制统筹图,制定最优方案,并计算出最短时间。
2.小组汇报与交流
各小组代表上台展示并讲解本小组的统筹图和方案。
其他小组进行提问、评价和补充,共同探讨不同方案的优缺点。
3.教师总结与点评
对各小组的表现进行总结和评价,肯定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