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产清查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财产清查的概念、意义和种类。
掌握财产清查的方法,包括实地盘点法、技术推算法、核对账目法等,并能根据不同的财产物资选择合适的清查方法。
学会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能够分析未达账项产生的原因及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
熟悉财产清查结果的处理程序,包括审批前和审批后的账务处理。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运用财产清查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和高度的责任心,使其认识到财产清查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性。
通过对财产清查结果处理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企业在经济活动中应遵循的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规范,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财产清查的方法,特别是存货、固定资产和货币资金的清查方法。
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
财产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
2.教学难点
未达账项的概念、种类及对银行存款余额的影响。
财产清查结果审批后账务处理的会计分录编制,尤其是涉及到损益类账户的调整。
三、教学方法
1.讲授法:系统讲解财产清查的基本概念、方法、程序和账务处理等基础知识,使学生对财产清查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财产清查的理解和掌握。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案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演示法:在讲解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和财产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时,通过演示操作过程,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和掌握相关内容。
四、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个企业由于财产清查混乱导致财务数据失真、资产流失的案例视频,引发学生对财产清查重要性的思考,从而导入本节课的主题财产清查。
(二)知识讲解(25分钟)
1.财产清查的概念和意义(5分钟)
讲解财产清查的概念:财产清查是指通过对货币资金、实物资产和往来款项等财产物资进行盘点或核对,确定其实存数,并查明实存数与账存数是否相符的一种专门方法。
阐述财产清查的意义:保证账实相符,提高会计资料的准确性;保护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挖掘财产物资的潜力,加速资金周转;促使企业遵守财经纪律和信贷结算制度。
2.财产清查的种类(5分钟)
按清查范围分类:全面清查和局部清查。全面清查是对企业所有的财产物资进行全面盘点和核对;局部清查是根据需要对部分财产物资进行盘点和核对。
按清查时间分类:定期清查和不定期清查。定期清查是按照预先计划安排的时间对财产物资进行清查;不定期清查是根据实际需要临时进行的清查。
通过举例说明不同种类清查的适用情况,帮助学生理解。
3.财产清查的方法(15分钟)
货币资金的清查方法
库存现金的清查:采用实地盘点法,确定库存现金的实存数,然后与现金日记账的账面余额进行核对,查明账实是否相符。
银行存款的清查:采用核对账目法,将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与银行对账单逐笔核对,找出未达账项,并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详细讲解未达账项的概念、种类(企业已收银行未收、企业已付银行未付、银行已收企业未收、银行已付企业未付)及对银行存款余额的影响。
实物资产的清查方法
实地盘点法:通过逐一清点或用计量器具确定其实存数量,适用于容易清点或计量的财产物资,如固定资产、存货等。
技术推算法:利用技术方法推算财产物资实存数,适用于大量成堆、难以逐一清点的财产物资,如煤炭、砂石等。
往来款项的清查方法:一般采用发函询证的方法进行核对,即向有关单位发函,根据对方的回函来确定往来款项的实有数额。
(三)案例分析与小组讨论(20分钟)
1.案例呈现
给出一个企业财产清查的案例:某企业在年末进行财产清查时,发现库存现金短缺500元,经查明是出纳人员的责任;存货A材料盘盈100千克,每千克成本为10元,原因待查;固定资产B设备盘亏一台,原值为50000元,已提折旧30000元,经批准作为营业外支出处理;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为200000元,银行对账单余额为210000元,经核对发现有以下未达账项:
企业已收,银行未收:企业销售产品收到转账支票一张,金额为10000元,企业已登记入账,银行尚未入账。
企业已付,银行未付:企业开出转账支票一张,支付购货款5000元,企业已登记入账,银行尚未入账。
银行已收,企业未收:银行收到企业委托收款的货款15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