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1.2少年有梦教学设计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设计意图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1.2少年有梦教学设计旨在引导学生认识梦想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梦想意识,培养学生的梦想追求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梦想与现实的辩证关系,学会规划梦想,为实现梦想而努力奋斗。
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树立远大理想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提升学生规划梦想、努力实现梦想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1.学生对梦想的认识和理解;2.学生如何规划梦想并付诸行动。
难点:1.学生如何将梦想与现实相结合;2.学生如何克服实现梦想过程中的困难和挫折。
解决办法:
1.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梦想的含义和重要性。
2.设计实践环节,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个人梦想计划,并分享实施过程。
3.邀请成功人士分享经验,帮助学生了解实现梦想的途径和方法。
4.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活动,培养学生面对困难和挫折时的应对能力。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讲解梦想的概念和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
2.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体验梦想与现实的关系。
3.引入案例分析,让学生分析成功人士的梦想实现过程,提炼经验。
4.利用多媒体展示梦想实现过程中的困难和挑战,增强学生的情感共鸣。
5.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个人梦想,并共同探讨实现梦想的策略。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创设情境:播放一段关于青少年梦想的短片,引发学生思考。
2.提出问题:观看结束后,提问学生:“你们心中的梦想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梦想?”
3.学生分享:请几位学生分享自己的梦想,并简要说明原因。
(二)讲授新课(20分钟)
1.讲解梦想的定义和重要性:介绍梦想的概念,阐述梦想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意义。
2.分析梦想与现实的关系:引导学生认识到梦想与现实之间的辩证关系,强调实现梦想需要努力奋斗。
3.梦想规划:讲解如何规划梦想,包括设定目标、制定计划、调整策略等。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案例分析:展示成功人士的梦想实现案例,让学生分析其实现梦想的过程和方法。
2.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个人梦想计划,并分享实施过程。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提问学生: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和挫折?
2.学生回答:收集学生回答,并针对其中共性问题进行解答。
(五)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1.教师提问:如何克服实现梦想过程中的困难和挫折?
2.学生回答: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和观点。
3.教师总结:结合学生回答,总结克服困难的方法和策略。
(六)课堂小结(5分钟)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梦想的重要性和实现梦想的方法。
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制定个人梦想计划,并思考如何实现梦想。
教学过程设计说明:
1.教学过程紧扣实际学情,关注学生的梦想追求,引导学生认识梦想的重要性。
2.教学流程环节符合实际教学需要,突出重难点,注重核心素养能力的拓展。
3.教学双边互动,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4.整个教学过程用时不超过45分钟,确保教学效果。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青少年梦想故事集:收集整理一些青少年实现梦想的真实故事,包括科学家、艺术家、运动员等不同领域的成功案例。
-梦想实现方法论书籍:推荐一些关于梦想实现、目标设定、时间管理等方法的书籍,如《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梦想的力量》等。
-梦想实现案例视频:搜集一些关于梦想实现过程的视频资料,如TED演讲、励志短片等,以直观的方式展示梦想实现的过程。
2.拓展建议:
-鼓励学生阅读青少年梦想故事集,了解不同领域的成功人士是如何实现梦想的,从中汲取力量和灵感。
-建议学生阅读梦想实现方法论书籍,学习如何设定目标、制定计划、管理时间等,为梦想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组织学生观看梦想实现案例视频,通过视频中的真实故事,激发学生的梦想追求,并学习成功人士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如志愿服务、社区活动等,通过实际行动体验梦想与现实的关系,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建议学生建立个人梦想档案,记录自己的梦想、目标、计划和行动,定期回顾和调整,以保持对梦想的追求和动力。
-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和活动,如科技创新大赛、艺术比赛等,通过实践锻炼自己的能力,为梦想的实现积累经验。
-建议学生与家人、朋友分享自己的梦想,寻求他们的支持和鼓励,共同为实现梦想而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