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作文预测及佳作赏析:以慢蓄力,成就非凡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薛其坤,成长脚步似乎“太慢了”;考研3次才上岸,读博7年才毕业!但这位“慢步子”先生却首次在实验上实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走向了推动未来信息技术革命的“快跑道”。有人说他是“慢步子‘迈出的量子大家’”,而薛其坤认为,一个人要有所成就,第一靠1分天分,第二要靠99分的努力。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这段材料通过薛其坤成长经历和科研成就,传达了一个重要的信息:成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长期的努力和坚持。薛其坤虽然成长脚步较慢,但正是这种慢节奏的成长为他日后的科研突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他的个人信念也强调了努力在成功中的重要性,即使面对困难和挑战,也要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目标。综上所述,这段材料不仅展现了薛其坤的科研成就和成长经历,更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即无论起点如何,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就能取得非凡的成就。
这则材料不是简单辨析“快”与“慢”孰是孰非,而是思考怎样通过“慢”的积累实现“质”的飞跃。关键词“慢步子”,指的是一种心态,一种风格,一种境界;“慢”不是懒散,不是逃避,更不是无能!“慢步子”必须有正确的方向,并一直坚持努力,踏踏实实积聚力量,实现质的飞跃,最终走上“快跑道”。俗话说“慢工出细活”,一件艺术品问世,一个艺术大师的造就,一个科学难关的攻克,都需要积淀,需要“板凳坐得十年冷”,一个人,一个企业,一个国家,都是如此。急功近利的结果必定是欲速则不达。当然也不能简单强调“慢”的意义而否定“快”,“慢”的最终日的还是要实现快速前进,不断超越。
综上,考生可以有以下的立意构思:
1.“慢工出细活”与科研成就:薛其坤的成长经历表明,虽然步伐缓慢,但每一步都踏实有力,为科研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启示我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不必急于求成,而应注重积累和沉淀,以“慢工出细活”的态度去面对挑战。
2.努力与成功的辩证关系:薛其坤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他长期努力和坚持的结果。这强调了努力在成功中的重要性,即使天赋有限,只要付出足够的努力,也能取得非凡的成就。同时,也提醒我们不要过分依赖天赋,而忽视了努力的价值。
3.信念与行动的力量:薛其坤坚信“一个人要有所成就,第一靠1分天分,第二要靠99分的努力”,这种信念支撑着他不断前行,最终取得了重大科研突破。这启示我们,坚定的信念和积极的行动是实现目标的关键。只有明确自己的方向,并付出实际行动,才能不断接近成功。
4.成长与突破的辩证统一:核心观点:薛其坤的成长经历虽然缓慢,但每一步都为他日后的科研突破打下了基础。这体现了成长与突破的辩证统一关系。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注重成长和积累,还要勇于突破自我,不断挑战自己的极限。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取得更大的成就。
具体写作时,考生可以简单概述材料,提出观点,在“慢”中努力,在“慢”中超越。接着,结合薛其坤的成长经历,阐述“慢工出细活”的意义和价值。然后结合具体素材,获得诺贝尔奖的莫言、袁隆平、屠呦呦等人的具体事例,指出,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不必急于求成,而应注重积累和沉淀,在“慢”中努力,在“慢”中超越,并以“慢工出细活”的态度去面对挑战。最后,总结全文,新时代赋予了我们新的使命和机遇,我们应当以慢蓄力,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坚定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立意:
1.不慢,安能快?
2.“慢”,也能超越。
3.成功需要“慢”功夫。
4.在“慢”中努力,在“慢”中超越。
5.以慢筑基,慢中成事。
6.以慢保证品质,方能跟上大时代。
【佳作赏析】:以慢蓄力,成就非凡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人们往往追求速度与效率,渴望迅速获得成功。然而,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薛其坤的经历却告诉我们,有时候,“慢步子”也能迈出大成就。
薛其坤考研3次才上岸,读博7年才毕业,他的成长脚步似乎“太慢了”。但正如他自己所言,一个人要有所成就,第一靠1分天分,第二要靠99分努力。只要坚持不懈,看似缓慢的步伐,照样能为日后的成功积蓄力量。在追求科学真理的道路上,薛其坤没有急于求成,而是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最终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在新时代,也有许多像薛其坤一样的人,他们以慢蓄力,最终成就非凡。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他几十年如一日地在田间地头辛勤劳作,不断试验、改进,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才最终培育出高产的杂交水稻,解决了中国人的温饱问题。袁隆平的成功,源于他的坚持与耐心,源于他不怕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