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教育学视角下中小学教师惩戒权实施的启示综述
目录
TOC\o1-2\h\u6403实践教育学视角下中小学教师惩戒权实施的启示综述 1
6509(一)教师惩戒权亟需立法划清边界 1
206091.加快推进教师惩戒权更高层次的立法工作 2
163802.建立教师惩戒权的监督与救济机制 3
14940(二)营造教师实施惩戒权的良好舆论氛围 3
71611.积极宣传教师惩戒权的育人理念 4
172432.创建网络新媒体对教师惩戒权的正向引导环境 5
27960(三)教师惩戒权的实践应纳入学校日常管理制度体系 5
167741.制定校内教师惩戒权的管理机制 6
310042.开展深入学习教师惩戒权的家校联合活动 7
30278(四)及时培养教师规范实施惩戒权的能力 7
37671.加强对教师行使惩戒权的综合素质培养 8
252242.有序组织全体学生共同制定集体班规 8
从实践教育学的角度出发,教师是属于教育者的群体之中,他们身处于社会—文化的环境中并受到了其中环境的影响,要想实现作为一名教师的教书育人的职责,就必须要依靠一定的教育科学方法来对教书育人的教育行动进行指导。通过掌握了实践教育学的相关知识,教师可以通过进行相应的批判性反思来实现对违纪学生的规范性—情绪的行为指导。[德]沃尔夫冈·布列钦卡.教育知识的哲学[M].杨明全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23.另外实践教育学可以通过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意识来促进教师实现其自身成长,这是因为在教师对学生实施惩戒的过程中,所出现的诸多问题可以归因为教师是缺乏了对教师惩戒权的道德责任意识担当,也就是说作为教师惩戒权的实施者—教师如果能够做到对教师惩戒权知识的充分了解,再加上通过实践教育学的指导,教师就能够充分认识到自己在中小学教师惩戒权中应尽的道德责任义务,那么有关教师惩戒权的弃用和转让等问题就在一定程度上能得到很好的解决
[德]沃尔夫冈·布列钦卡.教育知识的哲学[M].杨明全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23.
(一)教师惩戒权亟需立法划清边界
从法律的角度来看,我国目前没有正式的法律条文对中小学教师惩戒权作出明确规定,而学者对中小学教师惩戒权的合理合法性研究都是基于国家现有的教育法律条文规定中推断出来,而这也就导致了中小学教师惩戒权的“无法性”。既“无法性”,那么中小学教师惩戒权的实施就无法得到保障,教师自然也就谈不上必须履行此项权力以及承担起其背后义务的必要。虽然很多学者对中小学教师惩戒权隐含法律属性的推断过程合理,所得出的结论也符合基本的价值判断,但若无明确的法律条文对其进行正式规定,那么中小学教师惩戒权就会处于一种始终“名不正”的状态,这会让很多中小学教师对中小学教师惩戒权的存在根本产生质疑,进而否定其所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很多中小学教师不敢对违纪学生进行惩戒,而且也很难做到在不知教师惩戒权的实施标准之前对违纪学生合理实施惩戒。
1.加快推进教师惩戒权更高层次的立法工作
因此为了更好地保障中小学教师能够行使惩戒权,国家应当及时加快中小学教师惩戒权更高层次的立法进程,切实落实好中小学教师惩戒权的立法工作,制定并完善有关教师惩戒权的实施细则,构建起一个能对中小学教师惩戒权进行监督、申诉及救济于一体的机制,只有这样才能让中小学教师惩戒权早日发挥其应有的管理教育作用。如果能在法律条文中出现,中小学教师在行使惩戒权时才不会苦于有名无实而无法真正对违纪学生实施惩戒。
虽然最新生效的《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EB/OL]./news/content/2019-11/22/zlk_3236152.html,2020-12-21.文件足以证实国家对于加强中小学生教育惩戒的重视,但是现有的文件只是从大体的方向上对于中小学教育惩戒作出了规定,没有明确给出惩戒足够具体的实施程度和实施标准,对于违纪学生的惩戒方式还需要教师自己来进行选择,另外在文件中并没有提及如何保证和检测教师行使惩戒权的有效性,若教师只是对学生实施惩戒却不能让学生诚心认错,而且也不能保证惩戒的效果,那么这与单纯的惩罚又有何不同呢?而且中小学教师面对的既然是学生,那么对学生使用的无效惩戒不仅怒能能让其产生羞愧悔改之心,反而还会引发学生对教师的不满,那么惩戒的教育性作用就体现不出来,这也就违背了提出教师惩戒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EB/OL]./news/content/2019-11/22/zlk_3236152.html,2020-12-21.
所以国家应该为中小学教师惩戒权制定相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