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5【社会—文化环境促进了教师惩戒权的合目的性发展分析7700字】.docx
文件大小:28.67 KB
总页数:8 页
更新时间:2025-04-07
总字数:约7.71千字
文档摘要

社会—文化环境促进了教师惩戒权的合目的性发展分析综述

任何人的发展都要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从实践教育学的角度来看,每个人发展的方向是具体在特定的环境下生效,尤其是对于教育者来说,他们既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个体,又是进行教育活动的实践者和文化宣传的传播者。根据这两种特定身份来看,他们生活在社会—文化的情景之中,自然也就会受到来自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的影响。这种来源于社会—文化的潜在影响会在无形之中促进教育者的教育观念发生改变,这种意识上的改变与其所在的价值层级相融合的动力会推动着教育者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活动进行相应的教育价值判断和教育选择。而在这个过程中,教育者还会对国家规定的教育目的作出自己的解读,即教育者倾向于将会对国家规定的教育目的进行一定程度的划分,以保障实现对于教育规定的教育者自己所应该尽到义务和责任。更准确的来说,教育者会坚持自己选择的教育目的而努力实现教书育人的职责。

教师惩戒是一种发生在教师与违纪学生之间的教育活动。教师作为一名教育者,其生活的环境就处于社会—文化的影响之中,而在这种环境中,教师要履行教书育人的教育职责,除了按时从事并进行正常的教学活动外,教师还要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人际交往等情况多加关注,尤其也要做好学生的管理工作。特殊时期教师针对学生的“非常规”的情况,也必然会采取一定的教育行动,而每一次的教育行动都是为了解决问题或是减少问题的出现频次,因此为了保障教师的教育行动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教师的教育决策就要以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来规范行事。而教师惩戒权的目的与教师的教育行动目的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契合,所以在处于社会-文化情景之中的教师惩戒权会在实践教育学的理论规范要求之下实现更持久的发展。下面通过对魏老师行使教师惩戒权的相关案例进行分析来论证这一点。

案例:魏书生是一位著名的特级教师,也是一位班级管理的教育专家。在他看来,每个学生都有积极、好学和向善的一面,这同样是他在管理学生方面所遵守的重要法则。因此每当遇到有学生犯错的情况出现时,他总是认真处理绝不敷衍了事,对犯错学生实施的惩戒虽温和却有实效,尤其以写说明书和心理病历的方式来说更能体现这一点。

在魏老师班上曾经有一名同学爱骂人,但他养成这个坏习惯却不自知,甚至在为其他同学的表现进行赞美时,他也要带上几句脏话。魏老师一开始不能理解为什么这位同学养成了爱骂人的习惯,但是后来了解当时人们的言语表达习惯,就理解了该同学很有可能是受到了当时环境的影响,而导致他骂人的习惯已经习以为常,于是为了帮助这位同学克服这个不良行为习惯,魏老师就采取了以下方式来帮助他改正错误。

魏老师抽出一天的时间将这名同学找来,对他直接说老师发现他有爱骂人的习惯,但该同学一开始否认自己没有这个习惯,也不认为自己骂过人。而魏老师将当天整理的该同学和其他几名同学的对话说给他听的时候,该同学没有否认这些不是自己说的话,此时该同学也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魏老师又让该同学将这些话在纸上写出来,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标注,写完后让他自己又读了一遍。在读写的过程中,这名同学才真正意识到了自己出口成“脏”的问题。于是魏老师让该同学通过写心理病历,以此来为克服他爱骂人的习惯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该同学的心理病历主要包括疾病名称、疾病的发作时间、产生疾病的原因、治疗疾病的方法和治疗疾病的时间等五部分内容,具体内容如下所示;

疾病名称:谩骂症。

发病时间:小学三年级。

发病原因:那时,我们班的班主任因为有病,一个学期总换老师带班。带班的老师管不住同学们,我们一些男同学就比骂人玩,看谁能骂过谁,骂得别人说不出话了,谁就算赢了。我赢的次数多,就开始爱骂人。

治疗方法:我想了几服药,老师是最有效的一味药,在老师面前我不敢骂。第二服药就是爸爸,在爸爸面前我也不敢骂。第三服药是在我最佩服的同学面前,他们在德智体方面都是咱们班的尖子,在他们面前我也不好意思骂。第四服药,在作业量大、老师催得紧的时候我也不骂,没有时间骂只顾忙着写作业了。以后我要多吃这四服药,多接近老师、爸爸和同学,多写作业。

几个疗程:老师为我操了这么多心,我想一个疗程就能好。魏书生

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1:197-198.

通过这个魏老师对学生实施惩戒的案例来看,针对这种屡犯不改且难以克服自己不良行为的犯错学生来说,魏老师让他写心理病历的方式来“对症下药”。这样一方面不仅可以让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犯错的原因,还能帮助学生让他自己学会正确认识自己所犯过错,从而以公正客观的角度去谨慎选择改正错误的方式,这样的教师惩戒方式更具有教育意义。而从这个案例中还体现出以下几方面;

1.教师惩戒权应实现基本的育人诉求

在实践教育学中,教育者要通过一系列的教育行动来保护人们所存有的积极良好的心理素质结构,而对于极有可能趋向消极一面发展的心理素质结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