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化学前沿与创新》课程教学大纲.docx
文件大小:28.87 KB
总页数:7 页
更新时间:2025-04-07
总字数:约4.82千字
文档摘要

《化学前沿与创新》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表1课程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FrontiersandInnovationsinChemistry

课程代码

241211311

适用专业

化学

课程类型

专业拓展课程

学时/学分

16/1

考核方式

考查

先修课程

化学专业导论、化学史

后续课程

高分子科学、毕业设计(论文)

使用教材

《无机化学学科前沿与展望》,陈荣,高松,科学出版社,2012.

二、课程简介(性质、任务)

化学前沿和创新课程讲解化学前沿领域的最新研究科研成果和研究方法,学生应利用讲座与研讨课之间的时间,根据讲授的科研内容,组织团队,查阅资料,提出问题并汇总研究内容。涉及的领域涵盖无机材料、高分子材料、多孔材料、天然产物、有机合成、催化化学、计算化学与化学工程等多个学科,有助于增强学生对化学的认识,培养学生对化学研究的兴趣,对化学领域的前言成果有所了解,初步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为今后的科研打下感性基础,以希望在一学期的课程结束以前,所有的学生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课题并找到合适的课题组进行科研。

三、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以下能力:

课程目标1.使学生了解化学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通过各个化学分支的创新成果的学习,融会贯通之前所学习的化学基础知识。(支撑毕业要求3-1学科知识)

课程目标2.使学生掌握针对某一研究方向或领域的资料搜集整理能力,并能够以科学报告的形式对汇总的内容进行规范性输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创新反思的能力。(支撑毕业要求7-1反思创新)

课程目标3.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和自主跟踪化学领域前沿进展的习惯,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创新方法论,支撑学生在职业发展道路上的知识体系的持续更新。(支撑毕业要求7-3专业发展)

四、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

表2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

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指标点

支撑强度

课程目标1

3学科素养

3-1系统掌握化学学科基本知识、基本原理,理解化学学科的基本思想和方法,扎实掌握化学学科知识体系;理解和掌握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内涵。

M

课程目标2

7学会反思

7-1理解反思研究的价值,初步掌握反思方法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能够在自主学习、教学实践等活动中运用批判性思维进行自我诊断与改进,有效解决化学教育教学问题。

H

课程目标3

7学会反思

7-3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具有专业发展意识,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内容、成长阶段与路径方法,能够结合就业愿景科学制定自身学习和专业发展规划。

L

五、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学时分配

表3课程内容对课程目标的支撑关系

课程内容(章)

课程内容

(节)

支撑课程目标

教学方法

学时分配

考核方式

第一章

绪论

1.1化学前言研究的基本情况

1.2创新的定义与原则

课程思政设计:以“鼻子闻到花香”这一化学信息的直接获取为切入点,拓展到“衣食住行”密切相关的问题,如海关、安检危险品检查,住房甲醛超标,化妆品铅汞超标,以及酒驾、糖尿病、农药残留等化学信息的获取。揭示化学的前沿研究其实渗透到了我们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水质监测、空气质量监测、工农业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检测、个人健康生化指标检测、医药生产、出行安全、国防安全等等。

课程目标3

课堂讲授法

2

口试

考试

第二章

无机化学前沿

2.1无机化学研究情况

2.2无机化学研究的价值

课程思政设计:不计名利的探究精神,自信自强自律以及科学发展观均影响着无机化学的发展并在以往无机化学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课程目标1

课堂讲授法

2

口试

考试

第三章

有机化学前沿

3.1有机化学研究情况

3.2有机化学研究的价值

课程思政设计:有机化学是四大基础化学之一,也是环境、化工、生物、药学等专业的基础专業课程。本课注重落实立德树人的教学态度,培养创新精神、科学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课程目标1

课堂讲授法

2

口试

考试

第四章

分析化学前沿

4.1分析化学研究情况

4.2分析化学研究的价值

课程思政设计:注重家国情怀与文化自信,培养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以及大国工匠精神,注重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课程目标1

课堂讲授法

2

口试

考试

第五章

物理化学前沿

5.1物理化学研究情况

5.2物理化学研究的价值

课程思政设计:理想信念教育、爱国注意、创新创造、生态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

课程目标1

课堂讲授法

2

口试

考试

第六章

生物化学前沿

6.1生物化学研究情况

6.2生物化学研究的价值

课程思政设计:生物安全、价值观、世界观、责任观、契约精神、规则精神、法制精神、纪律意识、立报国志、学报国才。

课程目标1

课堂讲授法

2

口试

考试

第七章

材料化学前沿

7.1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