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高分子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表1课程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FunctionalPolymerMaterials
课程代码
241211310
适用专业
化学
课程类型
专业拓展课程
学时/学分
48/3
考核方式
考查
先修课程
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大学物理、高等数学
后续课程
毕业设计(论文)
使用教材
《功能高分子材料(第二版)》,赵文元、王亦军主编
二、课程简介(性质、任务)
功能高分子材料是化学专业的一门获得功能性高分子材料的应用及特性知识的选修课,主要通过课堂讲授的方式,介绍了不同种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基本知识、分子结构特点及其应用,使学生了解目前功能高分子学科的基本概况和最新发展,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面。同时帮助学生建立注重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培养学生关注学科前沿进展的基本科研素养。将辩证思维、科学思维、创新思维融为一体,给予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引导,以此提升其思想道德素质、情商,强化法治精神、知法守法意识。
三、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以下能力:
课程目标1会综合运用化学学科的相关知识,通过有针对性的分子结构设计,选择合适的聚合方法,进行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并熟悉结构与性能关系。(支撑毕业要求3.1学科知识)
课程目标2会综合运用化学和材料学科的相关知识,掌握功能高分子的基础知识、设计方法和制备策略,了解有关功能高分子材料研究的方法;掌握功能高分子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熟悉功能高分子材料在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支撑毕业要求3.3学科融合)
四、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
表2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
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指标点
支撑强度
课程目标1
3学科素养
3.1【学科知识】系统掌握化学和功能高分子学科基本知识、基本原理,理解化学和功能高分子学科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形成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M
课程目标2
3.3【学科融合】了解化学学科与其它学科、社会实践的联系,具有跨学科的知识视野,能够综合利用数学、物理、计算机、英语等学科知识解决化学学科及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对学习科学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M
五、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学时分配
表3课程内容对课程目标的支撑关系
课程内容(章)
课程内容
(节)
支撑课程目标
教学方法
学时分配
考核方式
一、绪论
1.1功能高分子材料概述
课程目标1
讲授
2
考试
课堂笔记
二、导电高分子材料
2.1导电高分子材料概述
2.2复合导电高分子材料
2.3电子导电型聚合物
课程目标2
讲授/讨论
4
考试
课堂笔记
三、光敏高分子材料
3.1光敏高分子材料概述
3.2光敏涂料
3.3高分子光稳定剂
3.4光导电高分子材料
3.5高分子荧光材料
3.6与光能转换的高分子材料
课程目标2
讲授/讨论
10
考试
课堂笔记
四、高分子功能膜材料及应用
4.1高分子功能膜材料概述
4.2高分子分离膜的制备方法
4.3高分子分离膜的分离机理及应用
课程目标1
讲授/讨论
6
考试
课堂笔记
五、吸附性高分子材料
5.1吸附性高分子材料概述
5.2高分子螯合树脂
5.3高吸水性高分子材料
5.4非离子型吸附树脂
5.5离子型高分子吸附材料
课程目标2
讲授/讨论
6
考试
六、高分子液晶材料
6.1高分子液晶的命名和分类
6.2高分子液晶的研究与应用
课程目标1
讲授/讨论
2
考试
课堂笔记
七、医用高分子材料
7.1医用高分子分类与定义
7.2医用高分子材料的应用
课程目标2
讲授/讨论
2
考试
课堂笔记
合计
32
考试
课堂笔记
六、课程成绩评定及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方法
1.课程考核方式及成绩比例
本课程为考查课,考核由课后作业、课程阶段测试、期中考核和期末考试测评等组成,课程成绩=作业×25%+课程阶段测试×25%+期末考试×50%。成绩考核采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形成性评价主要根据平时作业和课程阶段测试,占终评总成绩的50%。终结性评价方式为期末闭卷考试,占终评总成绩的50%。
课程目标各项考核方式及成绩比例见下表:
表5课程考核方式及成绩比例
课程目标
过程性考核
期末考核
作业
课堂测试
期中考核
……
分值
权重
分值
权重
分值
权重
分值
权重
分值
权重
课程目标1
30
30%
30
30%
0
0
30
30%
课程目标2
30
30%
30
30%
0
0
30
30%
课程目标3
40
40%
30
30%
0
0
40
40%
合计
100
100%
100
100%
0
0
100
100%
七、课程考核评价标准
1.考核一:平时作业及其评分标准
记分方式:作业满分100分,按照课程目标布置作业;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