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泊湖奇观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读写并理解文中的生字词,如镜泊湖奇观峡谷熔岩飞溅粼粼等。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了解镜泊湖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以及主要奇观,能抓住关键语句概括段落大意和课文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感悟、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体会镜泊湖奇观的独特魅力,学习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表达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引导学生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理解镜泊湖奇观的形成原因和特点,体会作者对镜泊湖的赞美之情。
学习作者按照一定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教学难点
感受镜泊湖瀑布的磅礴气势,理解作者是如何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瀑布的壮观景象的。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的观察角度和写作手法,并能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三、教学方法
1.讲授法: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文学常识、课文大意等,为学生的学习搭建基础框架。
2.朗读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4.直观演示法: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直观地展示镜泊湖的奇观,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3分钟)
1.播放一段自然风光的视频,展示美丽的湖泊、壮观的瀑布等景象,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美丽的景色都来自哪里吗?引导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对大自然美景的感受。
2.教师顺势引出课题: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领略一处独特的自然景观镜泊湖奇观。板书课题,引导学生齐读课题,提问学生对镜泊湖有哪些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词多读几遍。
2.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重点讲解镜泊湖奇观峡谷熔岩飞溅粼粼等生字词的读音、字形和字义。
通过开火车读、指名读、小组读等方式,让学生读准生字词。
3.默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镜泊湖位于哪里?
镜泊湖是怎样形成的?
镜泊湖有哪些奇观?
4.学生交流回答问题,教师相机板书:
地理位置:黑龙江省宁安县境内
形成原因:约在一万年前,这里火山喷发,炽热的岩流阻塞了牡丹江的河道,于是水面被抬高,形成了湖泊
奇观:吊水楼瀑布、地下森林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20分钟)
1.学习吊水楼瀑布部分(10分钟)
指名朗读第24自然段,思考: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吊水楼瀑布的?
学生交流回答,教师引导总结:作者从瀑布的声音、样子、气势等方面进行了描写。
重点研读描写瀑布声音的句子:它像一条发怒的银龙,从上游奔涌而下,涛声震耳欲聋。
提问:从震耳欲聋这个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读出瀑布声音的巨大,感受瀑布的磅礴气势。
研读描写瀑布样子的句子:瀑布宽达300余米,雨雾升腾,势如千军万马,声闻数里,同幽静的镜泊湖形成鲜明的对照。
提问:作者是如何描写瀑布的宽度和样子的?
引导学生找出关键词语宽达300余米势如千军万马,体会瀑布的壮观。
让学生想象瀑布的样子,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然后与作者的描写进行对比,感受作者语言的生动形象。
研读描写瀑布气势的句子:最令人惊叹的是,瀑布竟由那么多块巨大的岩石组成,它们形状各异,有的像骏马,有的像狮子,有的像大象......
提问:作者是怎样描写瀑布的气势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岩石形状的各异,进一步突出了瀑布的气势磅礴。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三个自然段,读出瀑布的雄伟壮观。
提问:为什么说吊水楼瀑布是镜泊湖的一大奇观?
学生交流回答,教师总结:吊水楼瀑布气势磅礴,声音震耳欲聋,宽度达300余米,岩石形状各异,与幽静的镜泊湖形成鲜明对照,所以是镜泊湖的一大奇观。
2.学习地下森林部分(10分钟)
自由朗读第57自然段,思考:地下森林是怎样形成的?它有什么特点?
学生交流回答,教师引导总结:地下森林是由于火山喷发后,在火山口积水成湖,火山灰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为植物生长提供了养分,经过长时间的演化,形成了地下森林。其特点是树木郁郁葱葱,景色奇特。
重点研读描写地下森林景色的句子:这里,树木郁郁葱葱,花香扑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