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粥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正确读写和理解腊七腊八,冻死寒鸦等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了解课文围绕腊八粥写了哪些事,体会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默读、批注等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学习作者细腻描写腊八粥的方法,进行小练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腊八粥的美味,体会传统习俗中蕴含的亲情和家庭氛围。
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腊八粥的喜爱。
学习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感受作者细腻的描写。
2.教学难点
体会八儿的心理变化,感受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能仿照课文,运用多种感官描写和详略得当的方法进行小练笔。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圈点批注法
四、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3分钟)
1.播放一段人们煮腊八粥、吃腊八粥的热闹视频,视频中展示腊八粥丰富的食材、热气腾腾的画面以及人们开心品尝的场景。
2.播放结束后,提问学生:同学们,刚刚我们看到的是什么呀?引导学生说出腊八粥。
3.继续提问:你们有没有吃过腊八粥呢?谁能来说说腊八粥是什么味道的?鼓励学生积极分享自己吃腊八粥的感受。
4.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沈从文先生的《腊八粥》,去感受这独特美食背后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7分钟)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词多读几遍。
2.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正音。
重点强调:腊粥腻咽匙搅稠嘟熬褐等生字的读音和写法。
理解腊七腊八,冻死寒鸦大匙大匙浓稠嘟囔等词语的意思。
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找近义词反义词、结合生活实际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腊八粥写了哪两件事?
学生默读后,同桌交流。
指名回答,教师总结:一是等粥,二是喝粥。
(三)精读课文,感受美味(15分钟)
1.学习等粥部分
轻声读课文219自然段,思考:八儿等粥的过程中,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画出相关语句。
学生自主阅读、圈画。
指名回答,教师相机引导分析八儿的心情变化。
迫不及待: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从八儿的语言中,能感受到他急切想喝到腊八粥的心情。
苦苦等待:那我饿了!八儿要哭的样子,通过语言和神态描写,体现出他等待时的煎熬。
充满期待:妈,妈,等一下我要吃三碗!我们只准大哥吃一碗。大哥同爹都吃不得甜的,我们俩光吃甜的也行......妈,妈,你吃三碗我也吃三碗,大哥同爹只准各吃一碗,一共八碗,是吗?八儿对腊八粥充满了期待,还计划着每个人吃的量。
焦急又无奈:呃......他惊异得喊起来了,锅中的一切已进了他的眼中。从这里可以看出八儿既焦急想知道腊八粥好了没,又对还未熬好的粥感到无奈。
重点研读描写腊八粥的语句
出示句子: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合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嘴里塞灌呢!
引导学生从视觉(糊糊涂涂煮成一锅大碗大碗地装着)、听觉(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嗅觉(闻闻那种香味)等角度体会腊八粥的诱人。
让学生仿照这种写法,写一种自己熟悉的食物。
2.学习喝粥部分(5分钟)
快速浏览课文2021自然段,思考:这部分写得简略,为什么?
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总结:喝粥部分与等粥相比,不是课文的重点内容,所以简略描写。这样详略得当,突出了八儿等粥时的急切心情和对腊八粥的期待,也使文章重点更突出。
(四)总结全文,体会情感(5分钟)
1.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总结:课文通过描写八儿等粥和喝粥的故事,展现了腊八粥的美味以及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2.提问:从课文中,你体会到了怎样的情感?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引导体会出作者对腊八粥的喜爱之情,以及八儿一家浓浓的亲情。
3.总结:腊八粥不仅是一种美食,更是亲情的承载,它传递着温暖和幸福。希望同学们也能从这篇课文中感受到这份美好。
(五)拓展延伸(5分钟)
1.让学生回家后,和家人一起煮腊八粥,并把煮腊八粥的过程写下来,与同学分享。
2.推荐阅读沈从文的其他作品,如《边城》,进一步感受他的写作风格。
(六)布置作业(5分钟)
1.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2.仿照课文,运用多种感官描写和详略得当的方法,写一篇关于你最喜欢的食物的短文,字数不少于300字。
五、教学板书设计
腊八粥
等粥:急切、期待、无奈......
详视觉: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