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粥精品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会写腊、粥等15个字,会认腊、粥等7个字,能正确读写腊八粥、感觉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
3.了解课文围绕腊八粥写了哪两件事,体会详略得当的写法。
4.找出文中细腻描写腊八粥的句子,体会作者对腊八粥的喜爱之情,感受腊八粥所蕴含的民俗文化。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学习文中的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课文围绕腊八粥写了哪两件事,体会详略得当的表达效果。
找出描写腊八粥的句子,体会作者对腊八粥的喜爱之情。
2.难点
体会作者是如何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腊八粥的美味写得让人垂涎欲滴的。
感受腊八粥所蕴含的民俗文化,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1.播放一段人们制作腊八粥、吃腊八粥的热闹视频,视频中展示腊八粥丰富多样的食材以及人们开心品尝的场景。
2.播放结束后,提问学生:同学们,刚刚我们看到的是什么呀?引导学生回答出腊八粥。
3.继续提问:你们有没有吃过腊八粥呢?谁能来说说腊八粥是什么味道的?鼓励学生积极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4.教师顺势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沈从文先生写的《腊八粥》,看看作者笔下的腊八粥有着怎样独特的魅力。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词多读几遍。
2.出示生字词:
腊、粥、腻、咽、匙、搅、稠、嘟、熬、褐、缸、脏、筷
腊八粥、感觉、沸腾、何况、理智、惊异、粉碎、外套、解释、腊肉
重点指导腻匙褐等字的读音和写法。
腻字读音为nì,引导学生注意右半部分的写法,不要少写笔画。
匙是一个多音字,在这里读chí,另一个读音是shi,如钥匙。
褐字读音为hè,提醒学生注意与喝渴等字区分。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倾听,思考:课文围绕腊八粥写了哪两件事?
4.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课文围绕腊八粥写了等粥和喝粥两件事。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20分钟)
1.学习等粥部分(第18自然段)
自由朗读第1自然段,思考:这一段是如何描写腊八粥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作者通过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合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嘴里塞灌呢!从腊八粥的食材、样子、气味等方面进行了细致描写,写出了腊八粥的诱人。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读出对腊八粥的向往之情,背诵这一段。
分角色朗读28自然段,思考:八儿和妈妈的对话中,八儿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学生交流后,教师梳理:
迫不及待: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
苦苦等待:那我饿了!妈,妈,等一下我要吃三碗!我们只准大哥吃一碗。大哥同爹都吃不得甜的,我们俩光吃甜的也行......妈,妈,你吃三碗我也吃三碗,大哥同爹只准各吃一碗;一共八碗,是吗?
好奇猜测:妈,妈,你抱我起来看看吧!哦,妈,红的!妈,妈,你说这腊八粥是把什么东西弄成的?
亲见时的惊讶:怎么,黑的!妈,妈,你把我抱起来看看!
引导学生通过八儿的语言、动作、神态体会他对腊八粥的急切盼望和好奇。
再次分角色朗读这部分内容,注意读出不同的语气。
2.学习喝粥部分(第921自然段)
快速浏览喝粥部分,思考:这部分内容写得简略,为什么?
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因为前面等粥部分已经详细描写了腊八粥的美味以及八儿对腊八粥的期待,所以喝粥部分就不必再详细叙述,这样详略得当,使文章重点突出,避免了重复啰嗦。
虽然喝粥部分写得简略,但作者还是通过一些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腊八粥的好吃,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
出示句子:晚饭桌边,靠着妈妈斜立着的八儿,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他身边桌上那两支筷子,很浪漫地摆成一个十字。桌上那大青花碗中的半碗陈腊肉,八儿的爹同妈也都奈何它不来了。
引导学生从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筷子很浪漫地摆成一个十字等描写中体会腊八粥的美味以及八儿吃得满足的样子。
(四)总结全文,体会写法(10分钟)
1.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总结:这篇课文围绕腊八粥写了等粥和喝粥两件事,其中等粥写得详细,喝粥写得简略,详略得当。
2.提问: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详略呢?
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明确:等粥部分通过对八儿语言、动作、神态的细致描写,生动地表现了八儿对腊八粥的急切盼望和好奇,突出了腊八粥的诱人,更能吸引读者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