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DB41_T 2737-2024 核医学131I治疗职业人员内照射剂量体外监测规范.docx
文件大小:68.58 KB
总页数:12 页
更新时间:2025-04-07
总字数:约8.6千字
文档摘要

ICS13.100CCSC57

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2737—2024

核医学131I治疗职业人员内照射剂量

体外监测规范

2024-08-26发布2024-11-25实施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41/T2737—2024

I

目次

前言 I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监测类型与周期 2

5监测仪器与装置 2

6监测要求 3

7数据分析 4

8结果评价与剂量估算 6

9质量控制 6

附录A(规范性)核医学131I治疗职业人员信息登记表样式 7

参考文献 9

DB41/T2737—2024

II

前言

本文件按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提出。

本文件由河南省卫生健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HN/TC24)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河南省第三人民医院(河南省职业病医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省肿瘤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赵艳芳、轩月兰、楚彩芳、张钦富、李永兴、程远博、张建峰、李小亮、韩星敏、谢新立、程兵、杨辉、武新宇。

DB41/T2737—2024

1

核医学131I治疗职业人员内照射剂量

体外监测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核医学131I治疗职业人员内照射剂量体外监测的类型与周期、监测仪器与装置、监测要求、数据分析、结果评价与剂量估算及质量控制。

本文件适用于核医学131I治疗职业人员内照射剂量体外监测,非医疗机构131I相关实践活动及应急状况下的人员内照射剂量体外监测可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Z129职业性内照射个人监测规范

GB/T14056.1表面污染测定第1部分:β发射体(Eβmax>0.15MeV)和α发射体

GB/T16145环境及生物样品中放射性核素的γ能谱分析方法

GB/T16148放射性核素摄入量及内照射剂量估算规范

WS/T584人体内放射性核素全身计数测量方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内照射剂量

放射性核素进入人体内所致的辐射剂量。

3.2

体外测量装置

从体外直接测量人体特定器官内的放射性物质发射出的γ射线,进行放射性核素的定性及定量分析的装置。

3.3

最低可探测活度

探测限的描述,在一定的置信水平下(通常取95%),可探测出的最小活度的净信号。

[来源:GBZ129—2016,3.13]3.4

刻度源

对体外测量装置进行能量刻度和效率刻度的放射性物质。一般应采用含有131I的溶液进行刻度,刻度活度一般选用104Bq左右,使仪器全能峰计数率在每秒10个到每秒100个计数。

DB41/T2737—2024

2

3.5

甲状腺刻度模体

对电离辐射的吸收或散射作用于人体组织基本相同的物体。能够模拟甲状腺部位正常人体组织等对131I所发射γ射线的吸收。

3.6

峰面积计数

全能峰对应道址内计数的总和。

3.7

导出调查水平

在常规监测中,一般基于年剂量限值的十分之一(2mSv/a)为基础推导每一监测周期的调查水平。[来源:GBZ129—2016,8.3.2]

3.8

导出记录水平

在常规监测中,一般基于年剂量限值的五十分之一(0.4mSv/a)为基础推导每一监测周期的记录水平。

4监测类型与周期

4.1监测类型

内照射剂量体外监测包括常规监测、任务相关监测和特殊监测。对于在核医学工作场所可能有131I摄入的职业人员,应进行常规监测。若为131I操作提供有关操作和管理方面的即时决策,应进行任务相关监测。若为说明某一特定问题,在一个有限期内应进行特殊监测。任务相关监测和特殊监测的测量方法同常规监测。

4.2监测周期

根据131I在人体内代谢途径以及职业人员不同岗位操作或接触131I的方式、时间、活度等情况的不同,综合考虑内照射剂量体外监测周期。常规监测周期不超过30d,以保证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