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旅游发展及文旅融合工作,
为此我国成立了文化和旅游部,从方针政策方面支持文旅融合。2021年我国文化和
旅游部颁布的《“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指出,要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
更高水平上推动文旅融合,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优势互补、相得益彰,让“诗”
和“远方”在共创美好生活中“融”得自然、“合”得协调。
在此背景下,本文以文旅融合理论、产业融合理论、产业边界理论为指导,从合
肥统计年鉴(2011-2021)和合肥市经济统计公报(2011-2021)中筛选有关数据,选
取了合肥市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共22个评价指标,采用熵值法求权重,得出文化产
业和旅游产业的综合发展水平,通过耦合协调模型,分析出近十年合肥市文旅产业耦
合协同关系,进一步应用灰色关联模型探究耦合协同影响因素,量化分析文旅两大产
业对二者耦合协调度的关联影响。并结合合肥市传统古镇进行案例分析,实地分发调
查问卷,通过SPSS对问卷数据进行分析,以此了解游客对传统古镇文旅融合发展的
满意程度,进而验证群众是否认可当前合肥市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收集群众的建议,
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文旅融合发展的对策。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
()合肥市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向好。在文化产业方面,合肥市文化
产业增加值由2011年的138.15亿增长到2021年的632.70亿,增长了78.2%,涨势
幅度较大;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达到82个,较2011年增长51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
务中心建设,建成1634个,建成率98%。在旅游产业方面,2019年国内旅游收入达
到2036.43亿元,达到历史最高;近年来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投资近亿元扶持“旅游
景区+扶贫村”。
22011-2019
()合肥市文旅产业易受外部环境影响。年,国家经济发展迅猛,接
连颁布多项有利于文旅融合的政策,因此文化产业综合发展水平指数从2011年的
0.2041上升到2019年的0.7145,处于逐年上升状态。旅游产业综合发展水平指数也
从2011年的0.2531上升到2019年的0.7954,发展趋势向好。2019-2020因新冠疫情
的影响,文旅产业的发展受到制约,尤其是旅游产业,综合发展水平指数急剧下降至
0.4044。2021年疫情得到控制,国家对经济的大力扶持,颁布各项政策措施,各行各
业的经济得到复苏,因此文旅产业综合发展水平指数恢复到上升状态。
(3)合肥市文旅产业融合不断加强。2011-2021年合肥市文化产业系统与旅游产
业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总体是增长的,耦合协调度从2011年的0.4768到2021年0.7795,
增长了38.7%,在2019年鼎盛时期达到了0.8682的最高点,增长了45.1%,可见两
个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发展度比较乐观。耦合协调度等级由濒临失调发展到中级协调;
II
发展阶段从过渡期到协调期;两大系统的发展类型从文化滞后转变为旅游滞后,可见,
文化产业也已经完成了阶段性的发展成果,文化产业的竞争力优于旅游产业。
43.5
()游客对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总体满意。各项指标平均分数基本在
以上,文化旅游项目新颖度、景区开发效果和到达景区便捷性三个指标平均分数近乎
达到4。这意味着,对于古镇的旅游和旅游融合进展,游客的接受度达到了相当良好
的和谐状态,表示他们对古镇文旅融合的发展抱有很高的认可度。
(5)合肥市文旅产业部分资源转化能力较弱。本文通过灰色关联法分析文旅产
业的22个指标与耦合协调度的关联程度发现,虽大部分指标在文旅融合方面贡献颇
多,但仍有少部分指标促进文旅融合的效果不佳,出现关联度较低的状况,诸如合肥
市旅游产业中的星级宾馆数关联度为0.584,文化产业中的文化馆数量关联度为0.611、
培训班培训人次关联度为0.608。基于此,提出需要加大力度动员居民参与社区活动
的积极性,增加文化单位,构建受国人欢迎的独特的旅游市场,建立自己的口碑品牌
等建议。
关键词:文化产业;旅游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