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滑脱手法治疗;腰椎滑脱是指因椎体间连接异常发生的上位椎体于下位椎体外表局部或全部的滑移。简单地说腰椎滑脱是指
一个椎体在另一
椎体上向前或向
后移位。;1782年比利时产科医师Herbiniaux首先描述腰5椎体在骶椎上向前滑移,1854年Kilian将此症命名为腰椎滑脱症。现如今腰椎滑脱症是骨科常见病之一,在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5%。
;一腰椎滑脱的原因;(2)关节突的峡
部异常引发滑
脱:峡部异常
可有峡部疲劳
骨折,峡部急
性骨折;及峡
部的延长。
;(3)退行性变:由于长时间腰椎不稳或应力增加使相应小关节发生磨损。退行性改变,使之呈现特殊形态,关节突变得水平而逐渐发生滑脱。多见于50岁以后,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3倍。多见于腰4,其次为腰5。;(4)创伤性:创伤引起椎弓、小关节峡部等骨折,由于椎体前后结构的连续性破坏,发生滑脱。
(5)病理性骨折:由于全身局部病变累及椎峡部上下关节突,使椎体稳定性丧失发生椎体滑脱。
;总之,除先天性滑脱外,目前多数学者认为腰椎滑脱主要是由于外伤和劳损引起。先天性滑脱占33%,峡部裂引发滑脱占15%,最多见的是退行性滑脱。手法治疗主要是针对退行性滑脱。
;二腰椎滑脱的临床病症;伴椎管狭窄时可有下肢疼痛、各种运动感觉障碍,肌肉僵硬,皮肤刺痛、麻木等。有时出现间歇性跛行。伴椎间盘突出时,神经牵引征阳性。峡部崩裂性滑脱多见于50岁以下可有腰背痛和下肢痛,腰部过伸时可加重或诱发疼痛。合并椎间盘突出时可出现根性痛。;三体征;?四腰椎滑脱的X线表现;五腰椎滑脱的诊断;六腰椎滑脱的治疗;目前普遍认为牵引是保守治疗腰椎滑脱的主要手段之一,认为通过牵引可拉伸腰椎间隙,使之产生负压和中心回吸作用,有利于滑脱腰椎的回位、组织的回纳及改善椎盘小关节及软组织的位置关系。目前主要有以下牵引方法:
(a)自身悬吊牵引(b)腰椎骨盆牵引;2药物注射法
;;4手法治疗
;〔1〕拉腿压掴推骶法:;〔2〕压髋膝托骶法:;〔3〕仰卧冲压法;〔4〕仰卧压腹??压法;〔5〕俯卧冲压法;?6腰椎滑脱的预防
;(3)加强腰背肌肉的功能锻炼。腰背肌肉的强劲可增加腰椎的稳定性,拮抗腰椎向前滑脱的趋势。腰背肌肉的锻炼可用以下两种方法。其一是俯卧位,两上肢呈外展状、抬头、抬胸、上肢离开床面,同时双下肢亦伸直向后抬起呈飞燕状。其二是仰卧位,两膝屈曲,双足踩于床面,吸气时挺胸挺腰,使臀部离开床面,呼气复原。
;腰背肌锻炼;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