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环境保护》课件.ppt
文件大小:6.08 MB
总页数:60 页
更新时间:2025-04-08
总字数:约1.87万字
文档摘要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定义与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其目的是预防为主,避免环境问题产生。主要类型包括规划环评和建设项目环评。规划环评针对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以及工业、农业、畜牧业、林业、能源等专项规划;建设项目环评则针对可能对环境造成影响的具体工程项目。评价程序主要包括筛选与分类、环境现状调查、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环境保护措施论证、公众参与、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审批、后评价等环节。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我国环境管理的重要制度,是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关键措施。2018年修订的《环境影响评价法》进一步完善了该制度,强化了规划环评,优化了建设项目环评分类管理,加大了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度制度内涵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度是指国家对排放污染物的企事业单位实行的许可证管理制度。企业必须依法申请并取得排污许可证,按证排污,未取得排污许可证的企业,不得排放污染物。主要内容排污许可证规定了企业的基本信息、排污口位置、排放污染物种类、排放浓度和总量、执行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及污染防治措施等内容,是企业合法排污的凭证,也是环境执法的重要依据。实施进展中国从2016年开始实施新一轮排污许可制度改革,按照先发证、后排污的原则,对固定污染源实施全过程管理。截至2020年底,已完成33个行业约84万家排污单位的排污许可证核发工作。制度成效排污许可制度实现了从分散管理到统一规范管理的转变,成为生态环境监管的核心制度。通过排污许可证,明确了企业的环境责任,提高了企业环境守法意识,促进了污染减排和环境质量改善。生态补偿机制概念与目标生态补偿是指为了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生态系统服务,调节生态保护成本和效益在不同主体间分配的利益调节机制。其目标是合理分配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和成本,调动各方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主要类型包括流域生态补偿、森林生态补偿、草原生态补偿、湿地生态补偿、耕地保护补偿等。补偿方式包括财政转移支付、市场交易、税费减免、政策倾斜等多种形式。案例分享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是典型案例,安徽省与浙江省建立了跨省流域补偿协议,根据水质变化情况,确定补偿金额。该机制实施以来,新安江水质明显改善,上下游协作共赢的良好局面已经形成。中国生态补偿实践始于20世纪80年代,2005年后快速发展。2016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符合国情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目前,中国已初步形成了以政府主导、市场参与、社会支持的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环境保护税环境保护税是中国第一个专门的环境保护税种,于2018年1月1日起实施,取代了施行了近40年的排污费制度。纳税人为直接向环境排放应税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税收收入全部作为地方收入,主要用于支持环境污染防治。环境保护税体现了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通过经济杠杆引导企业减少污染物排放,促进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技术发展。法律规定,纳税人排放应税大气污染物或者水污染物的浓度值低于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30%的,减按75%征收环境保护税;低于50%的,减按50%征收,这为企业减污降碳提供了经济激励。第六部分:环境保护技术与措施清洁能源技术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氢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开发利用。1污染防治技术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土壤修复、固体废物处理等环境治理技术。2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废物回收利用、再制造技术、资源综合利用、节能减排技术等。3环境监测与预警技术环境质量监测、污染物排放监测、生态监测、环境风险预警等技术。4生态修复技术矿山修复、湿地恢复、河湖生态修复、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等技术。5环境保护技术是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本部分将介绍各类环境保护技术的基本原理、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展示科技创新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帮助了解如何通过技术手段实现环境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清洁能源技术太阳能发电通过光伏效应直接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或通过太阳能集热系统产生高温蒸汽发电。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发电国家,截至2022年,光伏装机容量超过390GW,占全球的三分之一以上。技术不断突破,发电成本已低于燃煤发电。风力发电利用风力带动风电机组叶片旋转,将风能转化为机械能,再转化为电能。中国风电装机容量超过365GW,居世界首位。特别是海上风电发展迅速,成为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氢能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