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5年鄂尔多斯生态环境职业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审定版.docx
文件大小:62.2 KB
总页数:43 页
更新时间:2025-04-08
总字数:约2.4万字
文档摘要

2025年鄂尔多斯生态环境职业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

第一部分单选题(120题)

1、宋代名人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脍炙人口的一句是()

A、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B、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C、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

D、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答案】:DA项,出自《滕王阁序》,作者是王勃,A项错误;B项,出自《红楼梦》,作者是曹雪芹,B项错误;C项,出自《潮州韩文公庙碑》,作者是苏轼,C项错误;D项,出自《岳阳楼记》,作者是范仲淹,D项正确。故选D。

考点:人文常识

2、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弗吉尼亚州北部的威林格突遭酸雨袭击,三天之内全城树木脱叶,花草枯萎,呈现一片灰白色。该事件凸显了人类在发展中面临的()

A、资源问题

B、毒品问题

C、环境问题

D、战争问题

【答案】:C酸雨属于环境问题。故选C。

考点:环境污染与海

3、在与顾客的交流过程中,一般情况下,应关注()

A、顾客的需求

B、交易最终能否成功

C、引导顾客的思路或观念

D、视情况而定

【答案】:A

解析:在与顾客交流时,我们应关注顾客最真实的需求,不要盲目推荐,也不要急于成交。

知识点:

职业道德与职业能力测试

4、应急处置与救援,是应对突发事件工作的核心环节,应当坚持()的原则,开展工作。

A、先抢险、后避险,先救人、再救物,先救灾、再恢复

B、先避险、后抢险,先救物、再救人,先救灾、再恢复

C、先避险、后抢险,先救人、再救物,先救灾、再恢复

D、先避险、后抢险,先救人、再救物,先恢复、再救灾

【答案】:C应急处置与救援的原则是,先自行有序避险、后组织安排抢险,先救人、其次再救物,先是救灾、最后再恢复生产生活。知识点:通用技术

5、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并不在于别人对自己如何_____,_____,_____,而在于自己对社会、对历史的发展作出何种贡献。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拥戴钦羡崇拜

B、钦羡拥戴崇拜

C、羡慕崇敬膜拜

D、钦佩爱戴评价

【答案】:B横线上的三个词语是连续的,应该为递进的关系。“钦羡、拥戴、崇拜”的词义是依次递进的,符合题意要求。“羡慕、崇敬、膜拜”三个词词义虽然也是依次递进,但“膜拜”指跪在地上举两手虔诚的行礼,用于宗教崇拜是褒义,而用于平常语言中就会带有贬义。故选B。

考点:言语理解

6、如今含糖饮料的危害已是人尽皆知,尤其是正在减重的人群,更是对含糖饮料()。因此,市面上推出了一些“无糖”饮料,但这些“无糖”饮料中有时会添加甜味剂来替代蔗糖,这可能刺激食欲,让人更渴望高糖食物,这与减肥的初衷()。选择最恰当的一项填入括号中

A、深恶痛绝事与愿违

B、避之不及背道而驰

C、讳莫如深大相径庭

D、敬而远之适得其反

【答案】:B第一空的词形容“正在减重的人群”对于含糖饮料的态度,应该是逃避、不喜欢的态度。A顼,“深恶痛绝”形容极端厌恶,可以与之搭配;B项,“避之不及”形容逃避还来不及,可以与之搭配;C、D项,“讳莫如深”形容对于真相隐瞒的很深,“敬而远之”形容因为尊敬而疏远,均不符合文意,排除C、D项。第二空的词形容与实际愿望相反。A项,“事与愿违”的意思是事情的发展与愿望相反,与“初衷”语义重复,排除A项;B项,“背道而驰”符合题意,B项正确。故选B。

考点:言语理解

7、某新建小区计划在小区主干道两侧种植银杏树和梧桐树绿化环境,一侧每隔3棵银杏树种1棵梧桐树,另一侧每隔4棵梧桐树种1棵银杏树,最终两侧各种植了35棵树,问最多栽种了()棵银杏树。

A、34

B、35

C、36

D、37

【答案】:A

解析:一侧每隔3棵银杏树种1棵梧桐树,共栽种35棵,银杏树最多的种法是按照“银杏、银杏、银杏、梧桐……”顺序循环,此时银杏树共有27棵,另一侧每隔4棵梧桐树种1棵银杏树,可栽种7棵银杏树,则两侧最多栽种34棵银杏树。故选A。

考点

判断推理

判断推理

8、乘坐公共汽车时,人们应该遵守一定的乘坐礼仪,以保证乘车安全及车厢文明。下列选项中错误的一项是()

A、遵守先下后上顺序

B、遵守前门上车、后门下车规则

C、为老弱病残孕让座

D、站立在黄色区域

【答案】:D

解析:公共汽车的黄色区域不能站人。故选D。

考点

心理素质与社

9、“字字看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和“文不甚深,言不甚俗”分别讲的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

A、《水浒传》和《聊斋志异》

B、《西游记》和《聊斋志异》

C、《儒林外史》和《三国演义》

D、《红楼梦》和《三国演义》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