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水资源及其利用(第2课时水的净化)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4.1水资源及其利用(第2课时水的净化)
2.教学年级和班级: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1班
3.授课时间:2024年9月20日星期四上午第二节课
4.教学时数:1课时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科学探究精神、环境保护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学生通过学习水的净化过程,将提升对水资源保护的认知,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学会从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环保责任感,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在进入九年级化学课程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如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等。他们可能对水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有一定的了解,包括水的三态变化、溶解性等。
2.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九年级学生通常对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充满好奇,对化学实验尤其感兴趣。他们的学习能力较强,能够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来理解新概念。学习风格上,大部分学生偏好通过实验操作来学习,但也有部分学生可能更倾向于理论学习和独立思考。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由于水的净化过程涉及化学变化和物理过程,学生可能会在理解化学原理与实际操作之间的联系时遇到困难。此外,实验操作的精确性和实验现象的解释可能对学生构成挑战。部分学生可能在实验技能方面存在不足,需要更多的指导和支持。同时,对水资源保护重要性的认识不足也可能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四、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实验器材(烧杯、漏斗、滤纸、玻璃棒、水、泥沙、明矾等)、实验记录本。
-课程平台:学校内部网络教学平台,用于发布教学资源和学习资料。
-信息化资源:水资源保护相关的科普视频、在线实验演示、水资源污染与净化的案例研究。
-教学手段: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演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1)激发兴趣: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生活中最常用的资源是什么吗?它是如何帮助我们生活的?
-展示图片:展示水资源污染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水资源的重要性。
(2)回顾旧知:
-回顾水的三态变化、溶解性等基础知识。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已经学过的知识如何帮助我们理解水的净化过程?
2.新课呈现(约20分钟)
(1)讲解新知:
-详细讲解水的净化过程,包括沉淀、过滤、吸附、消毒等步骤。
-解释各个步骤的原理和作用,如沉淀去除悬浮物、过滤去除不溶性杂质、吸附去除溶解性杂质等。
(2)举例说明:
-通过实际案例,如自来水厂、净水设备等,帮助学生理解水的净化过程在生活中的应用。
-分析案例中涉及的化学原理和实验步骤。
(3)互动探究: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如家庭用水处理、节约用水等。
-实验演示:展示水的净化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
3.巩固练习(约15分钟)
(1)学生活动:
-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水的净化实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学生展示:每组选派代表展示实验过程和结果,其他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2)教师指导:
-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解答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强调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安全操作、实验记录等。
4.总结与反思(约5分钟)
(1)总结: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水的净化过程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该如何保护水资源,减少水污染?
(2)反思: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总结经验教训。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为保护水资源做出贡献。
5.作业布置(约5分钟)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以下任务:
(1)查阅资料,了解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和治理措施。
(2)撰写一篇关于水资源保护的文章,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六、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水资源的分布与利用:介绍全球和我国水资源的分布情况,包括淡水资源和地下水的分布特点,以及不同地区水资源的利用现状。
-水污染的类型与危害:探讨水污染的来源、类型及其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水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介绍我国关于水资源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
-先进的水处理技术:介绍目前国内外先进的饮用水处理技术,如膜技术、生物处理技术等。
-水资源保护的国际合作:介绍我国在国际水资源保护领域的合作项目,如南水北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