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环境管理体系建立.pptx
文件大小:525.38 KB
总页数:42 页
更新时间:2025-04-08
总字数:约3.27千字
文档摘要

;大家好!

从今天开始,我们将开始学习新的内容:EMS建立的过程,具体地说,就是体系建立的步骤及其工作内容。前面我们给大家介绍了环境管理体系标准,重点是17条要素。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更重要的是要依据标准建立好体系。那么,我们都要做哪些事情?经历多少步骤呢?

下面我们就开始给大家介绍。

启迪老师;第四讲

环境管理体系建立;建立EMS的注意事项

建立EMS的基本步骤及其主要内容

内审员与咨询机构在建立EMS中的作用

总结建立EMS的基本点;建立EMS的注意事项

在建立EMS时,特别应注意一下5点:;组织在建立一个环境管理体系之前,应明确自身的目的。不同的出发点,会产生不同的价值观和战略意义。

按照EMS标准建立的环境管理体系,可以用于第三方(认证机构)认证注册,也可以用于自我证明。

无论怎样,按照EMS标准建立的环境管理体系,都应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依据自身功能持续改进的体系。;2.建立EMS的基本步骤及其主要内容;管理评审;(1)领导决策准备;最高管理者应明确在建立EMS过程中

应承担的职责;领导决策和准备阶段的主要工作有:;管理者代表应被明确授予职责和权限:

按标准要求建立、实施、保持环境管理体系;向最高管理者汇报体系运行情况,以供最高管理层评审和改进环境管理体系提供依据;承担体系建立和实施过程中协调各个部门关系的责任,随时向最高管理者提出改进工作的建议;负责向组织以外的地方政府的相关部门、社会团体、新闻媒体进行信息交流。;(2)标准培训

包括前面第2、3讲《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的内容,也可包括体系建立需要培训的内容,可以分不同阶段进行。;我们以“内审员的培训内容”为例(仅作参考):

内审员的培训内容;(3)制定体系建立计划(以某企业计划为例);

;

;

;*确定评审范围

组织进行初始状态评审的范围与建立环境管理体系的范围以及申请体系认证的范围紧密相关,一般情况下,上述三个范围是一致的。确定初始状态评审范围应考虑以下原则:

1行政管理权限。行政管理上,要有独立的行政管理职能,能够对自身的环境行为承担责任,有权决定和实施自身的方针、目标指标、管理方案,有权分配和管理自身的资源。

2组织的活动领域。必须包括组织的主要生产经营活动以及相关辅助活动;其环境行为能够独立评价,通常包括:生产厂区内的活动以及设备、设施、原材料、能源、副产品、半成品、最终产品、储存区域、废弃物、以及相关基础设施。

3现场地域范围。地域上应相对独立,组织的主要生产经营活动有多个临时或固定现场,则不论其位于何处,都应纳入初始评审的范围。;*组成初始状态评审小组

初始状态评审小组的构成,应以体系工作班子成员为班底,吸收各部门骨干参加;也可聘请外部咨询公司人员作为补充参与。

初始状态评审小组组成以后,应经过培训,使其成员了解初始评审的目的、方法、内容,认识各自承担的角色和责任。特别是:相关法律法规的获取和评价、环境因素辨识、评价诸方面应作为培训重点,务求取得实效。初始状态评审小组由管理者代表任命小组长,并授权其负责初始状态评审。;

;初始状态评审报告附件内容(参考);(5)体系策划;体系策划的主要内容

①对重大环境因素设计控制措施;

②制定环境管理方针;

③制定环境目标指标;

④制定环境管理方案;

⑤按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调整组织机构;

⑥按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调整职责分配;

⑦确定体系文件结构层次,确定各层次文件的格式、名称和编号;

⑧编制体系文件结构层次分布表。;这里特别强调:

*确定组织机构和职责分配时应避免出现的问题;

;;

;

;宣贯EMS文件;(4.4.2)

体系文件的有效性检验;(4.5.4;4.6)

进行有效的信息管理,不断发现问题;

—文件控制(4.4.5)

—信息交流(4.4.3)

—监测与测量(4.5.1)

—记录(4.5.3)

对暴露的问题进行协调、改进,采取纠正、预防措施。(4.5.2);(8)EMS审核;内部审核的重点;(9)EMS管理评审;管理评审的依据;评审的结果;小结;(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