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爱我安徽正文K》课件 .ppt
文件大小:8.34 MB
总页数:60 页
更新时间:2025-04-08
总字数:约2.54万字
文档摘要

*************************************安徽省现代化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安徽省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形成了以高速公路、高速铁路、航空和水运为主体的综合交通网络。截至2022年,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超过6000公里,高铁运营里程超过2300公里,合肥成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此外,能源、水利、通信等基础设施也得到快速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安徽省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传统产业提质增效,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以合肥为中心的制造业创新高地、以芜湖为龙头的先进制造业集聚区、以马鞍山为核心的新材料产业带等产业布局初步形成,新旧动能转换成效明显。创新驱动发展安徽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加快推进,量子信息、人工智能、新型显示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原创成果。2022年,全省研发投入强度达2.8%,高新技术企业超过8000家,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5%。城乡协调发展安徽省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不断提高。2022年,全省城镇化率达到63.5%。同时,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稳步提升,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明显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缩小。安徽省交通发展安徽省位于我国东部地区,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近年来,安徽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形成了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管道五位一体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截至2022年,全省公路总里程达19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450公里,居全国前列;铁路营业里程5600公里,其中高速铁路2324公里;内河航道里程5630公里,其中三级及以上航道近1000公里。安徽省内已建成合肥、黄山、阜阳、蚌埠等5个民用机场,2022年共完成旅客吞吐量1830万人次。合肥已成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三纵五横高速铁路网、九纵九横高速公路网基本形成。合安高铁、商合杭高铁、合福高铁等一批重大铁路项目建成通车,安徽与周边省份的联系更加紧密。安徽省城市化进程安徽省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镇化率从2000年的27.8%提高到2022年的63.5%,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从城市规模看,合肥作为省会城市,常住人口已超过900万,成为全国特大城市。芜湖、蚌埠、马鞍山等城市人口也快速增长,形成了以合肥为中心、多个中等城市为支撑的城市群体系。安徽省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品质明显提升。合肥、芜湖等城市先后获得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荣誉称号。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城市道路、供水、供气、污水处理等设施明显改善,城市轨道交通、海绵城市、城市更新等项目加快推进。同时,安徽省积极探索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建设模式,培育了一批产业特色鲜明、人文气息浓厚、生态环境优美的特色小镇,如黄山市的唐模古镇、宣城市的查济古镇等。这些特色小镇成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纽带,为城镇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安徽省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安徽省大力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建设了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和创业园。皖北地区重点发展优质小麦、油料、畜牧业等;皖中地区发展优质水稻、蔬菜、水产等;皖南地区发展茶叶、林果、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全省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已超过2万亿元。生态宜居安徽省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率达到90%以上,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85%。创建了一批美丽乡村示范村和特色旅游村,黄山市的西递村、宏村,滁州市的小岗村等成为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目的地。乡风文明安徽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深入挖掘农村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现了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丰富了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治理有效安徽省深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完善村民自治机制,提高乡村治理水平。全面推行村级事务阳光工程,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三治融合(自治、法治、德治)作用。小岗村大包干精神继续发扬光大,成为乡村有效治理的典范。安徽省扶贫成就1脱贫攻坚启动阶段(2013-2015)安徽省确定31个国家级贫困县和14个省级贫困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84.3万人。制定了《安徽省扶贫开发规划(2011-2020年)》,明确了两不愁、三保障的脱贫标准,建立了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的工作机制。2全面推进阶段(2016-2019)安徽省实施五大工程:产业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危房改造、社会保障兜底。通过发展特色产业、易地搬迁、生态补偿、教育帮扶等多种方式,帮助贫困人口增收脱贫。2016-2019年,安徽省有25个县先后脱贫摘帽。3决战决胜阶段(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