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总第445期?教育评价改革
中国电化教育EducationEvaluationReform
文章编号:1006—9860(2024)02—0001—007
基于信息技术的表现性评价:概念解析、
构成要素及分类框架*
12①34
柴唤友,郑勤华,胡天慧,王怀波
1.华中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学部,湖北?武汉?430079
2.北京师范大学?远程教育研究中心,北京?100875
3.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基础教育信息技术服务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湖北?武汉?430205
4.北京师范大学?系统科学学院,北京?100875
摘要:基于信息技术的表现性评价是技术赋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实践方法,对于推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和基础教
育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在教育信息化发展新阶段,如何准确理解基于信息技术的表现性评价及其构成要素、分类框架,已
成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中的热点问题。在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基于信息技术的表现性评价是一种遍及教育评价各
要素、流程和层面的立体式变革,呈现出表现性、智能性和客观性的特点,且具有评价目标、评价任务、评价数据、评价结
果、评价反馈和信息技术支持六大要素。结合教育信息化发展特点,基于信息技术的表现性评价可被划分为预设式静态性评
价、预设式适应性评价、预设式交互式评价、预设式真实性评价和自然式非侵入性评价五类。
关键词:综合素质评价;表现性评价;技术赋能;基础教育;教育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
?本文系科技部“社会治理与智慧社会科技支撑”重点专项项目“大规模学生跨学段成长跟踪研究”(项目编号:
2021YFC3340800)阶段性研究成果。
①郑勤华为本文通讯作者。
据平台等层出不穷,成为构建新型学生评价体系的“催化
一、引言
剂”和试验台。然而,从方法论视角来看,现有实践仍然
作为破除“唯分数”评价和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停留在传统教育测量范式的范畴,其典型表现是信息技术
[1]
的关键与路径,综合素质评价对于推进我国基础教育主要被用于以数字化方式采集学生写实或作答记录,但在
评价改革与创新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引领作用。然而,从测评任务呈现、测评数据采集和分析、测评结果反馈等方
实践效果来看,当前全国各地蓬勃开展的综合素质评价[5]
面尚未发挥出技术优势。
活动普遍存在“数据采集方式单一、分析过程不明、评对此,“大规模跨学段学生成长跟踪研究”课题组
[2]
测结果输出不全”的现实困境,导致评价工作总体上(以下简称“课题组”)面向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的现实
“流于形式,浮于表面”。需求,融合技术与教育双向赋能思维,提出了基于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