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5年石油石化技能考试-化产车间工考试近5年真题荟萃附答案.docx
文件大小:30.01 KB
总页数:16 页
更新时间:2025-04-08
总字数:约5.5千字
文档摘要

(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

2025年石油石化技能考试-化产车间工考试近5年真题荟萃附答案

第I卷

一.参考题库(共80题)

1.疏水阀可以并联使用,必要时也可以串联使用。

2.下列气体中不能用浓硫酸做干燥剂的是()。

A、NH3

B、Cl2

C、N2

D、O2

3.对循环氨水这一流程如何经心操作?

4.电动机主要是由转子、定子两部分组成。

5.随着离心泵流量的增加,泵的NPSHr降低,出现汽蚀的可能性也随之降低。

6.干气密封可以避免离心压缩机所输送介质与润滑油接触。

7.离心压缩机组高位油槽的主要作用是确保润滑油压力稳定。

8.粗苯产品的组成是什么?

9.压力试验与气密性试验是容器制造的综合性检验。

10.停用水泵冬季应注意什么?

11.M36以上的螺栓只要有合格证就可使用。

12.在流量、扬程相同的情况下,采用双吸泵,可以降低其必须汽蚀裕量。

13.脱硫塔后硫化氢超标的原因有哪些?

14.流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系,气压增大,沸点升高。()

15.吸收是利用混合气中各组分在溶液中()差异而使气体混合物中各组分分离的单元操作。

A、沸点

B、挥发度

C、溶解度

D、熔点

16.氨水焦油从分离器流经串联中的2台机械化焦油氨水澄清槽,才能进氨水槽的。

17.阀门按结构特性分为截止阀、闸阀、旋塞阀。

18.氮气是无毒的,但处在充满高浓度氮气的容器或区域时,会造成()现象。

19.循环冷却水如何防止结垢?

20.对于纯液体来说,一定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压就是该液体的挥发度。()

21.为了保证离心泵不发生汽蚀,泵的必须汽蚀裕量应大于装置的汽蚀裕量。

22.在设计和使用中,通常根据纳尔逊曲线估计抗氢钢的抗氢性能。

23.晶格类型相同的金属其性能也相同。

24.塔系统操作与调整应遵循什么原则?

25.精馏操作中引起塔压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26.连续精馏塔进料板以上称(),进料板以下包括进料板为()。

27.在焊接过程中,同一部位的返修次数一般不应超过三次。

28.泵的密封有哪几种方法?

29.往复式压缩机测振应测基础振动。

30.保持某物质一切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叫做该物质的()。

31.承重钢框架、裙座耐火层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5小时。

32.粗苯停蒸汽时,应如何操作?

33.淬火后的工件可以直接在生产上应用。

34.管式炉突然冒黑烟时,如何处理?

35.停循环水风机的操作?

36.洗油为什么要进行再生?

37.饱合器岗位突然停电操作?

38.水蒸汽蒸馏的原理是什么?

39.化学反应器的二种形式是()和()。

40.泵在使用过程中要严格工艺参数,做到:“四不超”,即不超温,不超压,不超速,不超时。

41.洗苯塔前、后煤气的苯族含量?

42.可燃气及液化气失火时,应首先关闭阀门,切断气流,然后灭火。

43.控制灵敏板温度,多数是采用改变()用量的方法进行的。

44.为什么国内焦化厂都采用混合氨水流程?

45.主电动机通过齿轮联轴器驱动主动轮。

46.易燃易爆流体在输送停止后,方可进行检尺,测温,采样等作业。

47.煤气初冷的目的是什么?

48.换热器正确投用步骤?

49.垫片起到有效密封作用的宽度位于垫片的外径侧。

50.本岗位为什么禁止烟火?

51.离心泵的主要构件是什么?各有何作用?

52.壳体圆形开孔时,开孔直径是指接管内径加2倍厚度。

53.在正常操作时,两台电捕焦油器关联使用。

54.输送介质的粘度变化,对离心泵的性能有何影响?

55.在检修煤气系统和油系统应注意什么?

56.荒煤气经气液分离后,煤气是并联进入初冷器的。

57.工件温度、测量工具的准确程度以及测量者的视差都会造成测量误差。

58.一般来说压力容器的热处理按目的(作用)分为四种:焊后热处理、恢复力学性能热处理、改善力学性能热处理及消氢处理。

59.富油和贫油含苯量?

60.静电是由两种物体紧密接触,迅速分离而产生的。

61.阀门压力等级划分,Pn≤1.6MPa为低压阀,1.6MPa<Pn≤10Mpa为中压阀,Pn>10Mpa为高压阀。

62.精馏过程中,气液两相是如何在塔板上进行热量传递的?

63.母液不来结晶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64.有机化合物是指含有()元素的化合物的总称。

65.安全阀定压可使用空气做试压介质。

66.碳素工具钢经热处理后,有良好的硬度、耐磨性及红硬性,适合做高速切削刀具。

67.电动煤气阀门的操作有哪些要求?

68.离心泵性能参数中η代表扬程。

69.水垢是水中()离子的盐类形成的。

A、所有金属

B、钙镁

C、铜铁

D、二氧化硅

70.保冷层的外表面温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