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焊接作业安全操作规程.docx
文件大小:522.27 KB
总页数:3 页
更新时间:2025-04-09
总字数:约1.7千字
文档摘要

电焊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电焊作业的危险源(点)

火灾或爆炸:明火可点燃周边易燃易爆物。

触电:焊机受潮进水,绝缘碳化可造成设备外壳带电。

触电:操作人员身体绝缘不良或与二次回路发生误触短接。

烫伤:焊渣飞溅或遇水爆炸。

扎伤:CO2保护焊和氩弧焊焊枪送丝时。

其他伤害:弧光和有害烟尘气体。

容器爆炸:CO2保护焊和氩弧焊的高压容器气瓶受热受冲击。

触电:氩弧焊的冷却循环水系统渗漏。

物体打击:大型工件在拼接前或切割后因重力或内应力变化产生的不稳定状态,发生倾倒或弹性形变。

操作人员资质:电焊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劳保穿戴相关要求:

安全帽或披帽护目镜或电焊面罩防尘口罩电焊手套阻燃工作服绝缘鞋阻燃围裙阻燃脚盖作业人员应穿戴工作帽、阻燃工作服、绝缘鞋、电焊手套

安全帽或披帽

护目镜或电焊面罩

防尘口罩

电焊手套

阻燃工作服

绝缘鞋

阻燃围裙

阻燃脚盖

劳保防护用品应保持干燥,工作服不应有油污。

劳保防护用品应覆盖全身,除面部外,身体皮肤不应裸露在外。禁止短袖、短裤、拖鞋、赤手进行作业。

上衣下摆、裤腿不应塞在裤腰和鞋筒中,以防止焊渣掉入其中。

工作前检查:

检查电源接线无裸露、接线处绝缘无碳化、电源线无破损、二次回路连接部位紧固、焊钳绝缘外壳无破损或受潮、焊条无受潮、冷却水系统无渗漏、焊机/配电柜(箱)外壳保护接地(如果有)等。

检查设备噪声和振动情况、焊接电流调节装置的可靠性。

检查焊钳放在安全位置,电源线/焊把线/地线/设备外壳/气瓶管路/其他无关的金属构件等之间无交叉重叠搭接,无法避免的应用绝缘物隔离分开。

焊机、配电柜(箱)上禁止放置工器具、水杯等物品。

检查动火作业点10m内无易燃可燃物,应备有消防器材,保证足够的照明和良好的通风,必要时应在周围设挡光屏。

检查地面、平台、工件上无积水,必要时用钢板对积水隔离。水泥地面应用钢板隔离。

CO2和氩气高压容器气瓶应防止瓶体受热或暴晒,设防震圈和防倾倒装置,瓶帽完好。

氩弧焊冷却循环水系统无渗漏现象。

拼接前或切割后可能发生倾倒或坍塌的工件,应采取防倾倒措施。

工作过程中:

更换焊条应戴电焊手套。通电时不得将焊钳夹在腋下或将电缆线缠绕在身上。

焊枪当焊丝送入导电嘴时,不允许将手指放在焊枪的末端来检查焊丝送出情况;也不允许将焊枪放在耳边来试探保护气体的流动情况。

作业时,人员身体应避免与焊机/配电柜/工件/焊接平台/二次回路直接接触。

作业人员需要坐卧在工件或焊接平台上时,身体与工件之间必须垫以绝缘材料。

在特殊情况下(如夏天身上大量出汗,衣服潮湿,空气、地面潮湿等),焊接人员即使有绝缘鞋保护,也应踩在橡胶板或其他绝缘材料上进行作业。

焊工推拉刀闸时,要侧身向着电闸,防止电弧火花烧伤面部。

下列操作须在切断电源开关后才能进行:改变焊机接头、更换焊件需要改接二次线路、移动工作地点、设备转运、检修焊机故障和更换熔断丝。

焊机安装、修理和检查应由电工进行,焊工不得擅自拆修。

设备检修应切断设备的电源和气源,并设置禁止合闸标志,由专人看管。

在雨雪、大风、雷电等极端天气情况下,严禁室外和高空作业。

焊接过程中出现起火和其它特殊情况应立即停止作业并采取应急措施。

工作完毕后:

工作完毕,必须切断设备开关和电源,工完场清。

将焊把线规则收束,焊把放置于行人不易于接触的地方。

检查是否存在火源。

每年对焊机绝缘电阻和接地电阻进行检查,绝缘阻值不应小于1MΩ,接地电阻值不大于4Ω。

特殊作业程序

在以下场所或设备进行电焊作业时,应履行动火审批程序,即动火工段(班组)向车间提交动火申请,待相关审批程序、防护措施、监护措施、作业培训、安全告知、应急措施等条件具备后,方可实施作业。

易燃易爆场所动火作业;

盛装过易燃及易爆物料(如油、漆料、有机溶剂、脂等)、强氧化物或有毒物料的各种容器(桶、罐、箱等)、管段、设备等作业;

有限空间作业;

高空作业;

带压力或带电压的容器、罐、柜、管道、设备等作业;

切割悬挂在起重机吊钩或其他位置的工件及设备等作业。

上述各类特殊作业规程按照相关国家、行业动火作业标准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