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合同诈骗报案书(涉房屋租赁合同).docx
文件大小:16.63 KB
总页数:4 页
更新时间:2025-04-09
总字数:约2.26千字
文档摘要

报案书

报案人:**机器股份有限公司。住所地:杭州市钱塘区****。统一信用代码:****。

犯罪嫌疑人:胡*立,男,杭州**商业管理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联系电话:

犯罪嫌疑人:吴*钦,男,杭州**商业管理有限公司股东,法定代表人。

犯罪嫌疑人:冯*南,男,杭州**商业管理有限公司股东。

请求事项:

1、对胡*立、吴*钦、冯*南等人以合同诈骗罪立案侦查,追究其刑事责任;

2、查封、冻结胡*立、吴*钦、冯*南及其关联账户的涉案资金及财产;

3、协助追回报案人及其他受害人(次承租人)的经济损失。

诈骗事实:

一、合同签订背景

2024年5月31日,犯罪嫌疑人胡*立、吴*钦、冯*南以杭州**商业管理有限公司名义通过中介(可能涉嫌共同诈骗)与报案人**机器股份有限公司《房屋租赁合同》,约定由杭州**商业管理有限公司向报案人承租位于杭州钱塘区下沙街道文泽北路245号园区(包括厂房、办公楼、宿舍及有关设备设施),租赁期限自2024年6月1日至2034年5月31日,租金为每月人民币132.54万元,保证金为300万元,租金支付方式每三个月一付。

杭州**商业管理有限公司于2018年设立,在与报案人**机器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房屋租赁合同》前从未经营过,未实缴注册资金,是一家“空壳”公司。

二、犯罪嫌疑人实施诈骗行为的主要事实

1、虚构履约能力,隐瞒债务危机。

胡*立等犯罪嫌疑人在与报案人签订合同时,刻意隐瞒其已被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涉及多起执行案件且债台高筑的事实。胡*立原有实际控制的多个公司因拖欠债务被起诉,个人财产已被法院查封,根本无能力履行合同。

2、采用“短付长收”手段,非法占有租金。

犯罪嫌疑人与报案人合同约定租金是三个月一付,而与次承租人约定租金是半年甚至一年一付,自2025年1月起,犯罪嫌疑人未按合同约定向报案人支付租金。截至报案日,胡*立已收取次承租人租金共计人民币500万元以上,但未向报案人支付任何费用,而将收取的租金非法占为己有。

3、通过个人账户及关联账户,将资金转移与隐匿。

经报案人了解发现,犯罪嫌疑人收取的租金未进入公司账户,而是通过其个人账户多次转账至其他关联账户,部分资金流向不明。此外,犯罪嫌疑人在报案人催促履行合同、支付租金时,编造“房屋漏水”等各种理由拒付,以达到非法占为己有的目的。

4、擅自毁损租赁物设备设施,并变卖牟利。

犯罪嫌疑人在承租期间,为骗取更多非法利益,多次实施以下破坏行为:一是拆除毁损设备设施。擅自拆除厂区内电缆、行车钢梁等设备设施,并通过黑市渠道低价变卖。经报案人核查,被变卖设备价值约人民币200余万元。二是破坏性铲除园区绿化,将租赁场地内原规划的绿化区域全部铲除,改造成临时停车场获利,导致厂区生态环境严重破坏。三是擅自改变租赁物用途,未经批准将厂房部分改建为油漆房获利,违反《消防法》的相关规定,存在重大安全隐患。

4、未依法报备,以致监管缺失。

犯罪嫌疑人作为“二房东”,违反杭州市政府的相关规定,未向房屋管理部门报备转租行为,也未将租金纳入相关部门监管,导致出租人及次承租人权益无法得到保障,其行为严重扰乱房屋租赁市场秩序,构成合同诈骗。

三、损失情况

1、报案人的租金损失约887万元。

2、设备设施损失:被拆除变卖的电缆、行车钢梁等设备价值人民币200万元。

3、园区绿化铲除后修复费用预估人民币200万元。

4、因房屋收回,报案人需重新寻找租赁场所并承担装修、搬迁等费用,预计间接损失达人民币100万元。

四、证据材料

为支持本案立案侦查,报案人现提供以下证据材料:

1、合同文本:《房屋租赁合同》复印件,证明双方合同关系及权利义务。

2.债务证明:法院执行信息公开网截图、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公示信息,证明胡*立已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且涉及多起执行案件。

3、沟通记录:与胡*立等人的短信、邮件、微信聊天记录,证明其隐瞒债务、非法将租金占为己有的事实。

4、房屋现场照片等。

五、法律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胡*立等人的行为已构成合同诈骗罪,具体表现为:

1.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胡*立明知自身无履约能力,仍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签订合同,骗取租金。

2.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实施诈骗:通过短付长收、资金转移等手段骗取财物,数额特别巨大。

3.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报案人及其他次承租人损失合计超过人民币1000万元,符合“数额特别巨大”标准。

值得指出的是,在前几年,杭州市出现连续多家长租公寓密集爆雷的情况。据此,杭州市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落实住房租赁资金监管相关工作的通知》、《杭州市住房租赁资金监管办法(试行)》,目前,犯罪分子又将目光转向商业楼盘,以逃避监管。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