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足迹与可持续发展试题及答案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生态足迹的概念是指:
A.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总需求
B.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C.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D.以上都是
2.下列哪项不属于生态足迹的构成要素:
A.生物生产性土地
B.生物生产性水域
C.能源
D.工业生产
3.生态足迹的计算方法主要基于以下哪个原理:
A.能量守恒定律
B.物质循环原理
C.生态承载力原理
D.以上都是
4.生态足迹的计算公式为:
A.生态足迹=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生物生产性水域面积
B.生态足迹=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生物生产性水域面积+能源消耗
C.生态足迹=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生物生产性水域面积+工业生产
D.生态足迹=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生物生产性水域面积+能源消耗+工业生产
5.我国生态足迹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
A.人口数量
B.经济发展水平
C.产业结构
D.以上都是
6.生态足迹的减少意味着:
A.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总需求减少
B.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减少
C.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减少
D.以上都是
7.生态足迹与人均国民收入的关系是:
A.正相关
B.负相关
C.无关
D.不确定
8.生态足迹的过度消耗会导致:
A.生态环境恶化
B.资源枯竭
C.人类生存危机
D.以上都是
9.生态足迹的计算方法不包括以下哪个方面:
A.生物生产性土地
B.生物生产性水域
C.能源消耗
D.人口数量
10.生态足迹的计算结果可以用来:
A.评估国家或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B.制定环境保护政策
C.评估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D.以上都是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生态足迹的构成要素包括:
A.生物生产性土地
B.生物生产性水域
C.能源消耗
D.工业生产
2.生态足迹的计算方法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A.人口数量
B.经济发展水平
C.产业结构
D.地理环境
3.生态足迹的减少可能带来的问题有:
A.生态环境恶化
B.资源枯竭
C.人类生存危机
D.环境污染
4.生态足迹的计算结果可以用来:
A.评估国家或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B.制定环境保护政策
C.评估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D.评估人类生活质量
5.生态足迹的过度消耗会导致以下哪些后果:
A.生态环境恶化
B.资源枯竭
C.人类生存危机
D.环境污染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生态足迹的计算方法只考虑了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的消耗,未考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2.生态足迹的计算结果可以用来评估国家或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3.生态足迹的减少意味着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总需求减少。()
4.生态足迹的计算方法与人均国民收入呈正相关关系。()
5.生态足迹的过度消耗会导致生态环境恶化、资源枯竭和人类生存危机。()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
2.D
3.C
4.B
5.D
6.D
7.A
8.D
9.D
10.D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
2.ABCD
3.ABCD
4.ABCD
5.ABCD
三、判断题
1.×
2.√
3.√
4.×
5.√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25分)
题目:简述生态足迹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答案:
1.生态足迹的概念:生态足迹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人类活动所需的自然资源和生态服务功能,通过比较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消耗与自然系统的提供能力,以生态生产性土地和水域的面积表示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程度。
2.生态足迹的重要性:
(1)评估可持续发展:生态足迹可以帮助我们评估国家或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水平,揭示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从而引导制定合理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2)环境保护:通过生态足迹的分析,可以发现对生态环境造成压力的人类活动,为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推动环境保护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3)资源合理配置:生态足迹可以揭示不同地区资源消耗的差异,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4)人类福祉:生态足迹的减少可能预示着生态环境的恶化,影响人类生存和福祉,因此关注生态足迹的变化对于保障人类福祉具有重要意义。
五、论述题
题目: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探讨如何提高生态足迹的计算精度和实用性。
答案:
1.完善生态足迹计算方法:针对我国特有的生态系统和资源类型,完善生态足迹的计算方法,考虑地域差异、气候条件、土地类型等因素,提高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2.加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