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杨氏之子》中,面对孔君平的调侃,杨氏子是如何回应的?
A.未作回应
B.以“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巧妙应对
C.承认错误
D.转移话题
答案:B
2.《手指》一文中,大拇指的特点不包括以下哪一项?
A.最肯吃苦
B.姿态优美
C.构造简单
D.能力较弱
答案:B
3.《童年的发现》中,作者在几岁时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
A.6岁
B.7岁
C.8岁
D.9岁
答案:D
4.《剃头大师》中,“我”给小沙理发的结果如何?
A.成功理出时尚发型
B.完全失败,头发参差不齐
C.中途放弃
D.小沙非常满意
答案:B
5.《手指》一文的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大拇指的?
A.形状和作用
B.性格和用途
C.外貌和能力
D.地位和价值
答案:A
6.《童年的发现》中,作者因为什么被老师赶出教室?
A.上课分心
B.与同学打架
C.提出与老师不同的观点
D.考试成绩差
答案:C
7.《杨氏之子》中,孔君平为什么说“此是君家果”?
A.故意为难杨氏子
B.询问杨梅是否是杨家的水果
C.测试杨氏子的才智
D.无特定目的,只是闲聊
答案:C
8.《剃头大师》中,“我”为什么自称为“剃头大师”?
A.因为“我”理发技术高超
B.因为“我”自信满满但实际技术不佳
C.因为“我”经常给别人剃头
D.因为“我”是班里的班长
答案:B
9.《手指》中,食指的特点是什么?
A.灵活,能完成复杂的动作
B.粗壮,用于支撑力量
C.细小,用于精细操作
D.修长,用于美观展示
答案:A
10.《童年的发现》中,作者最后是否坚持了自己的观点?
A.是,作者坚信自己的发现是正确的
B.否,作者放弃了自己的观点
C.文章未提及作者是否坚持观点
D.作者的观点得到了老师的肯定
答案:A(根据课文内容,作者后来虽然被老师批评,但仍相信自己的眼睛,相信自己的发现)
11.“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这句话中的“闻”是什么意思?
A.听说
B.用鼻子嗅
C.名声
D.知道
答案:D
12.《手指》一文中,哪个手指最短但作用不小?
A.大拇指
B.食指
C.中指
D.小指
答案:D
13.《童年的发现》中,作者童年时为什么会对胚胎发育产生好奇?
A.因为老师讲了相关知识
B.因为作者本身好奇心强
C.因为同学之间的讨论
D.因为阅读了相关书籍
答案:B
14.《杨氏之子》中,杨氏子的回应体现了他的什么特点?
A.机智聪明
B.谦虚礼貌
C.勇敢无畏
D.诚实守信
答案:A
15.《剃头大师》中,“我”给小沙理发时使用了哪些工具?
A.梳子和剪刀
B.推子和围布
C.梳子和推子
D.毛巾和梳子
答案:C
16.《手指》中,哪个手指被称为“兰花指”?
A.大拇指
B.食指
C.无名指
D.小指
答案:D
17.《童年的发现》中,作者的发现过程是怎样的?
A.偶然观察得到
B.通过实验验证得到
C.听别人讲述后记住的
D.从书中直接学到的
答案:A
18.《杨氏之子》中,孔君平提到“杨梅”,是为了?
A.询问杨梅的价格
B.测试杨氏子的反应
C.表达自己对杨梅的喜爱
D.谈论天气或季节
答案:B
19.《剃头大师》中,“我”为什么选择逃到树林里给小沙理发?
A.因为树林里安静
B.因为树林里有工具
C.因为怕被大人打扰
D.因为“我”想在自然中创作
答案:C
20.《手指》一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A.团结就是力量
B.每个手指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C.我们要善于观察和思考
D.勤劳才能创造美好生活
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