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六年级数学上册二分数混合运算第2课时分数混合运算(一)(2)配套教学设计北师大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混合运算”第2课时的内容,主要包括分数的加减运算和分数与整数的混合运算。学生将学习如何将分数与分数相加减,以及如何将分数与整数相加减,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核心素养目标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重点在于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分数加减运算的规则,包括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和异分母分数相加减。
-重点在于让学生学会将分数与整数进行混合运算,理解分数与整数运算的内在联系。
-例如,通过计算如$\frac{1}{2}+\frac{3}{4}$和$\frac{5}{6}+2$等题目,使学生熟悉分数加减运算的具体步骤。
2.教学难点:
-难点在于异分母分数相加减的计算,学生需要先通分,再进行加减运算,这个过程容易出错。
-难点在于理解分数与整数混合运算时,如何正确地转换整数成分数,并保持运算的准确性。
-例如,在计算$\frac{2}{3}+1\frac{1}{2}$时,学生可能会在通分过程中忘记将整数1转换成分数$\frac{3}{3}$,从而导致计算错误。因此,难点在于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运算思维模式。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清晰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分数混合运算的基本概念和计算规则。
2.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体会分数混合运算的应用。
3.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运算策略,培养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手段:
1.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分数的图形和动画,直观展示分数运算的过程。
2.设计互动式软件,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习分数加减运算,提高实践能力。
3.使用实物教具(如分数卡)进行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的概念和运算。
教学过程设计
**用时:45分钟**
###导入环节(5分钟)
-**情境创设**:教师通过展示一组生活中常见的分数情境,如“小明有3/4个苹果,妈妈又给了他1/2个苹果,小明现在有多少个苹果?”
-**问题提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小明现在有多少个苹果。
-**师生互动**: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如何计算分数的加法吗?”
-**用时**:5分钟
###讲授新课(15分钟)
1.**分数加减法规则**(5分钟)
-教师讲解同分母分数相加和相减的规则,通过实例演示如何进行计算。
-展示例题:$\frac{1}{3}+\frac{2}{3}=1$,$\frac{3}{4}-\frac{1}{4}=\frac{1}{2}$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5分钟)
-讲解通分的方法和步骤,强调通分的重要性。
-展示例题:$\frac{1}{2}+\frac{1}{3}=\frac{3}{6}+\frac{2}{6}=\frac{5}{6}$
3.**分数与整数混合运算**(5分钟)
-介绍分数与整数相加减的计算方法,强调如何将整数转换成分数。
-展示例题:$\frac{1}{4}+1=\frac{1}{4}+\frac{4}{4}=\frac{5}{4}$
###巩固练习(10分钟)
1.**个人练习**(5分钟)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视指导。
-练习题包括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和分数与整数混合运算。
2.**小组讨论**(5分钟)
-学生分组讨论练习中的难题,互相帮助解决问题。
-教师观察小组讨论情况,适时提供帮助。
###课堂提问(5分钟)
-**提问环节**:教师针对练习题中的难点进行提问,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师生互动**:教师提问:“在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如果分母不同,我们应该如何处理?”
-**学生回答**: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点评和总结。
###总结与拓展(5分钟)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分数混合运算的重要性和应用。
-**拓展**:提出一些与分数混合运算相关的生活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
-教师根据课堂情况,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包括教学方法的适用性、学生的接受程度以及教学效果等。
**用时**:45分钟
知识点梳理
1.**分数的加减法规则**
-同分母分数相加:分母不变,分子相加。
-同分母分数相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减。
-异分母分数相加: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相加的方法进行计算。
-异分母分数相减: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相减的方法进行计算。
2.**分数与整数的混合运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