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北平的春天周作人阅读答案.pdf
文件大小:2.27 MB
总页数:27 页
更新时间:2025-04-09
总字数:约1万字
文档摘要

北平的春天周作人阅读答案

篇一:北平的春天周作人阅读答案

北平的春天周作人北平的春天似乎已经开始

了,虽然我还不大觉得。立春已过了十天,现在是

七九六十三的起头了,布袖摊在两肩,穷人该有欣

欣向荣之意。光绪甲辰即一九0四年小周作人

北平的春天似乎已经开始了,虽然我还不大觉得。

立春已过了十天,现在是七九六十三的起头了,布

袖摊在两肩,穷人该有欣欣向荣之意。光绪甲辰即

一九0四年小除那时我在江南水师学堂曾作一诗

云:一年倏就除,风物何凄紧。百岁良悠悠,向

日催人尽。既不为大椿,便应如朝菌。一死息群生,

何处问灵蠢。

但是第二天除夕我又做了这样一首云:东风三月

烟花好,凉意千山云树幽,冬最无情今归去,明朝

又得及春游,这诗是一样的不成东西,不过可以

表示我总是很爱春天的。春天有什么好呢,要讲他

的力量及其道德的意义,最好去查盲诗人爱罗先河

的抒情诗的演说,那篇世界语原稿是由我笔录,译

本也是我写的,所以约略都还记得,但是这里誊录

自然也更可不必了。春天的是官能的美,是要去直

接领略的,关门歌颂一无是处,所以这里抽象的话

暂且割爱。

且说我自己的关于春的经验,都是与游有相关

的。古人虽说以鸟鸣春,但我觉得还是在别方面更

感到春的印象,即是水与花木。迂阔的说一句,或

者这正是活物的根本的缘故罢。小时候,在春天总

有些出游的机会,扫墓与香市是主要的两件事,而

通行只有水路,所在又多是山上野外,那么这水与

花木自然就不会缺少的。香市是公众的行事,禹庙

南镇香炉峰为其代表。扫墓是私家的,会稽的乌石

头调马场等地方至今在我的记忆中还是一种代表

的春景。庚子年三月十六日的日记云:

晨坐船出东郭门,挽纤行十里,至绕门山,今称

东湖,为陶心云先生所创修,堤计长二百丈,皆植

千叶桃垂柳及女贞子各树,游人颇多。又三十里至

富盛埠,乘兜桥过市行三里许,越岭,约千余级。

山中映山红牛郎花甚多,又有蕉藤数株,着花蔚蓝

色,状如豆花,结实即刀豆也,可入药。路皆竹林,

竹萌之出土者粗于碗口而长仅二三寸,颇为可观。

忽闻有声如鸡鸣,阁阁然,山谷皆响,问之轿夫,

云系雉鸡叫也。又二里许过一溪,阔数丈,水没及

骭,舁者乱流而渡,水中圆石颗颗,大如鹅卵,整

洁可喜。行一二里至墓所,松柏夹道,颇称闳壮。

方祭时,小雨籁籁落衣袂间,幸即晴霁。下山午餐,

下午开船。将进城门,忽天色如墨,雷电并作,大

雨倾注,至家不息。

旧事重提,本来没有多大意思,这里只是举个例

子,说明我春游的观念而已。我们本是水乡的居

民,平常对于水不觉得怎么新奇,要去临流赏玩一

番,可是生平与水太相习了,自有一种情分,仿

觉得生活的美与悦乐之背景里都有水在,由水而生

的草木次之,禽虫又次之。我非不喜禽虫,但它总

离不了草木,不但是吃食,也实是必要的寄托,盖

即使以鸟鸣春,这鸣也得在枝头或草原上才好,若

是雕笼金锁,无论怎样的鸣得起劲,总使人听了索

然兴尽也。

话休烦絮。到底北京的春天怎么样了呢,老实说,

我住在北京和北平已将二十年,不可谓不久矣,对

于春游却并无什么经验。妙峰山虽热闹,尚无暇瞻

仰,清明郊游只有野哭可听耳。北平缺少水气,使

春光减了成色,而气候变化稍剧,春天似不曾独立

存在,如不算他是夏的头,亦不妨称为冬的尾,总

之风和日暖让我们着了单袷可以随意倘佯的时候

是极少,刚觉得不冷就要热了起来了。不过这春的

季候自然还是有的。第一,冬之后明明是春,且不

说节气上的立春也已过了。第二,生物的发生当然

是春的证据,牛山和尚诗云,春叫猫儿猫叫春,是

也。人在春天却只是懒散,雅人称曰春困,这似乎

是别一种表示。所以北平到底还是有他的春天,不

过太慌张一点了,又欠腴润一点,叫人有时来不及

尝他的味儿,有时尝了觉得稍枯燥了,虽然名字还

叫作春天,但是实在就把他当作冬的尾,要不然

是夏的头,反正这两者在表面上虽差得远,实际上

对于不大承认他是春天原是一样的。

我倒还是爱北平的冬天。春天总是故乡的有意

思,虽然这是三四十年前的事,现在怎么样我不知

道。至于冬天,就是三四十年前的故乡的冬天我也

不喜欢:那些手脚生冻瘃,半夜里醒过来像是悬空

挂着似的上下四旁都是冷气的感觉,很不好受,在

北平的纸糊过的屋子里就不会有的。在屋里不苦

寒,冬天便有一种好处,可以让人家作事:手不僵

冻,不必炙砚呵笔,于我们写文章的人大有利益。

北平虽几乎没有春天,我并无什么不满意,盖吾以

冬读代春游之乐久矣。

(1936年2月作,选自《风雨谈》)

14、请分条概括作者笔下北平的春天的特点?

(4分)

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