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美版(2024)美术一年级下册12卫生工具巧收纳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赣美版(2024)美术一年级下册第12《卫生工具巧收纳》紧
密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教材以常见的卫生工具为切入点,引导学生
观察其外形、结构特点,激发学生利用美术知识与技能对卫生工具进
行巧妙收纳设计。旨在培养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运用创意改善生活
环境,将美术学习与生活实践深度融合,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受造
型、色彩搭配等美术元素的魅力,提升综合素养,同时强化学生的生
活自理意识与能力。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不同卫生工具的特点,运用简单
的造型、色彩知识,发挥想象,设计并制作出实用且美观的卫生工具
收纳方案,在实践过程中提高动手能力与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热爱生
活、主动整理生活环境的好习惯,感受美术创作带来的乐趣与成就感。
三、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卫生工具外形、结构,抓住其特征进行收纳设
计。
运用基本的美术知识,如形状、色彩搭配,制作出有创意的收纳
作品。
四、教学难点
如何启发学生突破常规思维,针对不同空间、需求,设计出既新
颖又实用的卫生工具收纳方式,并在制作中合理运用材料,体现个性
化创意。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观察法、讨论法、实践法、演示法。通过讲授让学生了
解基础理论;观察法帮助学生发现生活素材;讨论法激发思维碰撞;
实践法促使学生动手操作;演示法直观呈现制作过程,多种方法结合
助力学生全面学习。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提前将教室一角布置得杂乱无章,摆放着扫帚、拖把、畚斗
等卫生工具。上伊始,带领学生来到此处,提问:“同学们,看到
这里,你们有什么感受呀?引导学生说出杂乱、不美观等感受。
设计意图: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直观感受卫生工具随意摆放带
来的问题,引发学生对整理收纳的迫切需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自
然导入题。
接着教师拿起一把扫帚,问:“那谁能来帮老师想想办法,怎么
让这把扫帚乖乖待在一个地方,还不占太多空间呢?鼓励学生大胆
发言,分享自己在家里看到的收纳方式,如靠墙角放、挂起来等。
设计意图:从单个工具入手,降低难度,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感,
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后续深入学习做铺垫。
(二)新授(观察探究)
认识卫生工具
教师将各类常见卫生工具(扫帚、拖把、畚斗、抹布、垃圾桶等)
一一展示在讲台上,引导学生分组近距离观察,提出问题:“大家仔
细看看,这些卫生工具都长得什么样子呀?它们是由哪些部分组成
的?”
学生观察后回答,如扫帚有长长的柄、细细的刷毛;拖把有布条
或海绵头,还有木棍做的杆;畚斗有敞口和把手等。教师适时补充、
纠正,用简单的线条在黑板上勾勒出各工具的大致外形,标注出主要
结构部分。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让学生深入了解卫生工具的外形
与结构,通过手绘简笔画,加深学生印象,为后面的设计环节提供形
象参考。
寻找收纳灵感
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收纳图片,包括家庭杂物间、学校清洁角、厨
房等不同场景下,卫生工具被巧妙收纳的实例,有挂在墙上的、放在
特制架子里的、藏在柜子中的各种形式。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
些收纳方法好在哪里?用了什么形状、颜色的收纳工具?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每组选派代表发言。有的小组可能会说挂在
墙上节省地面空间,而且用彩色挂钩很漂亮;有的会提到特制架子能
把不同工具分类,形状贴合工具轮廓等。
设计意图:拓宽学生视野,让学生从多样的生活实例中获取灵感,
通过小组讨论交流,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与合作学习能力,启发学生
对收纳的创意构思。
学习收纳技巧
教师结合实物与图片,讲解一些基本的收纳技巧,如根据工具的
大小、长短进行分类摆放;利用垂直空间,像挂钩、多层置物架;选
择合适的收纳容器,如开放式篮子方便拿取抹布,有盖子的桶收纳垃
圾避免异味散发等。
同时强调色彩搭配,展示对比色、邻近色搭配的收纳案例,提问:
“大家看看哪种颜色搭配让收纳看起来更舒服、更亮眼?引导学生
感受色彩对视觉效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