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第2课二、《微型计算机的内部结构及外部设备》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青岛版(2018)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青岛版《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教材为基础,围绕“微型计算机的内部结构及外部设备”展开教学。通过结合实际案例和多媒体演示,引导学生认识计算机的组成和功能,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其动手操作能力。教学设计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信息意识,认识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2.提升学生计算思维,通过操作实践理解计算机内部结构。
3.增强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学会使用外部设备进行信息处理。
4.培养学生信息社会责任,了解计算机设备的安全使用规范。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重点理解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主板、硬盘等。
-掌握外部设备的基本功能,如显示器、键盘、鼠标、打印机等。
-理解计算机硬件之间如何协同工作以实现信息处理。
2.教学难点
-难点在于理解CPU作为计算机核心的处理速度和功能。
-难点在于区分内存(RAM)和存储设备(如硬盘)的不同作用。
-难点在于理解不同外部设备如何与计算机连接以及它们的数据传输方式。
-难点在于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正确安装和连接外部设备。
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实验法,通过生动的讲解和实际操作演示,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计算机内部结构图,增强直观性;组织小组讨论,促进知识交流;设置实验环节,让学生动手实践,加深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微型计算机的内部结构及外部设备》这一课。你们对计算机的内部结构了解多少呢?有没有想过计算机是如何工作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揭开计算机的神秘面纱。
二、新课讲授
1.计算机硬件组成
(教师)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计算机的硬件组成。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找到“计算机硬件组成”这一部分。现在,我将逐一介绍这些硬件。
(学生)打开课本,找到相关内容。
(教师)计算机硬件主要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主板、硬盘、显卡、声卡、网卡等。接下来,我将重点讲解CPU、内存和主板。
(学生)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教师)CPU是计算机的大脑,负责处理各种指令和数据。内存是临时存储数据的地方,主板则是连接各个硬件的枢纽。现在,请同学们跟我一起,用手指比划一下CPU、内存和主板的位置。
(学生)跟着老师比划,加深印象。
2.外部设备
(教师)接下来,我们来认识计算机的外部设备。外部设备包括显示器、键盘、鼠标、打印机等。
(学生)认真听讲,思考外部设备的作用。
(教师)显示器用于显示计算机处理后的结果,键盘和鼠标用于输入指令和数据,打印机用于打印文档。现在,请同学们尝试用键盘输入一段文字,并用鼠标点击屏幕上的图标。
(学生)动手操作,体验外部设备的使用。
3.计算机硬件协同工作
(教师)计算机的各个硬件是如何协同工作的呢?请同学们思考一下。
(学生)思考计算机硬件之间的联系。
(教师)计算机硬件之间通过主板连接,形成一个整体。CPU负责处理指令和数据,内存提供临时存储空间,硬盘存储长期数据,显卡和声卡负责图像和声音处理,网卡负责网络通信。现在,请同学们尝试用键盘和鼠标打开一个应用程序,观察计算机是如何处理这些指令的。
(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计算机处理指令的过程。
三、课堂练习
1.请同学们根据课本内容,绘制一张计算机硬件组成图,并标注各个硬件的功能。
(学生)认真绘制,标注功能。
2.请同学们用英语描述一下你所认识的计算机硬件。
(学生)用英语描述,提高英语水平。
四、课堂小结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微型计算机的内部结构及外部设备。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学生)回顾所学内容。
(教师)好的,今天我们就学到这儿。希望大家课后能够继续探索计算机的奥秘,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素养。
五、布置作业
1.请同学们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
2.收集一些有关计算机硬件的资料,下节课分享给大家。
(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准备下节课分享。
知识点梳理
1.微型计算机的基本概念
-微型计算机的定义及特点
-微型计算机的应用领域
2.计算机硬件组成
-中央处理器(CPU):处理指令和数据的核心部件
-内存:临时存储数据的空间
-主板:连接各个硬件的枢纽
-存储设备:硬盘、固态硬盘、U盘等,用于长期存储数据
-输入设备:键盘、鼠标等,用于输入指令和数据
-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等,用于显示和打印处理结果
-外设接口:USB、HDMI、VGA等,用于连接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