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评价—一个连续的过程
?评价的目的在于:
?确定患者能独立地做什么,是如何做,他还不能
做那些。
?为制定治疗计划,找出妨碍患者进行某些活动或
以正常方式运动的问题。
?为了能够经常对比,以便在必要时调整治疗。
?为其他治疗师能继续有效地治疗该患者提供充分
的资料。
?为进一步治疗或统计目的,正确地记录患者的状
况。
?临床评价—一个连续的过程
?根据患者的主动运动来确定现在能做什么和目前的障碍。
?不同的康复或恢复阶段,有很大的差异。
?从第一次接触患者就应观察,这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可能
要经过更长的时间才能显露出来一些重要的变化。
?评价要与治疗联系在一起,要根据患者的主要问题来制定
计划。评价是整个治疗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不是一个
单独的部分。在治疗期间,要不断的进行评价和再评价。
?患者一定要穿着舒适的衣物,以便作出正确的评价。
?要和患者多沟通,要以他能理解的方式说话,这可使整个
评价更为准确。
?临床评价—一个连续的过程
?我们以一个左侧偏瘫的患者为例。
?此患者行走时,盆骨明显向右侧移
伴右膝屈曲。左腿向前摆动,却左
臂也向前移动。
?患者的腿以屈曲共同运动向前迈步,
他的盆骨后缩并上提,伴髋外展外
旋,脚因胫前肌强烈收缩而被拉成
旋后。
?上肢呈屈曲联合反应,尤其是远端,
手指强有力地屈曲,拇指内收屈曲,
前臂旋后而不是屈曲模式常见的旋
前。
?临床评价—一个连续的过程
?与患者交谈以获取简短的病史,同时仔细观察患
者的声音和面部表情。
?如患者无法言语,应有了解他的人在场以提供必
要的的信息。
?在听取患者诉说时,要了解患者是否了解自己的
障碍,对预后是否清楚。能否接受新的生活方式。
?治疗目标与患者的要求加以比较非常重要。将两
者结合起来形成一个较为实际的目标。
?临床评价—一个连续的过程
?通过对患者肌张力、
关节活动度和肌力的
评价来了解患者的现
状。
?根据对患者肌张力、
关节活动度和肌力的
评价来制定治疗目标。
?临床评价—一个连续的过程
?从患者的头部、躯干、上肢、下肢、坐、
站、重心转移与平衡反应、步行、理解力、
面部、言语、进食、感觉、功能性活动能
力、休闲活动和爱好等方面来全面评价,
以便能更准确的对患者制定目标。
?临床评价—一个连续的过程
?此项目中不必回答所有的问题,只需记录一些有
意义的问题。
?仰卧位:患者的头在休息时是否位于中立位,或
倾斜或转向一侧?头部是否持续屈曲?头是否向
后使劲压在检查床上?患者能否纠正头的位置并
能自由地转头?能否抬起头看自己的脚?治疗师
在向不同方向被动活动患者的头部时是否有阻力?
患者自己能否自动支持头部重量?颈部是否有结
构性关节活动度受限?
?坐位:观察患者头部的位置,然后检查头能否自
由活动。被动活动时有无阻力?
?站立位:站立位做同样的检查。
?临床评价—一个连续的过程
?仰卧位:患者仰卧时身体是否对称?是否有一侧短缩?肚脐是否在
中线?骨盆是否偏转?
?腰椎呈固定前凸吗?若如此,能通过屈能和倾斜骨盆被动纠正吗?
?可以充分地被动旋转上部和下部躯干吗?患者向两边都能翻身吗?能
从仰卧位翻身到俯卧位,再从任何一侧返回到仰卧位吗?他是如何做
的?患者不用手能从卧位坐起来吗?
?坐位:患者能否保持躯干直立,还是以驼背的姿势坐?躯干是否对
称?他能主动向两侧旋转躯干吗?被动旋转躯干是否有阻力?下部躯
干能侧屈吗?
?站立位:躯干采取什么体位?患者能选择性活动其躯干吗?例如骨
盆前后倾斜而保持胸椎不动。患者能旋转骨盆而上部躯干不动吗?
?临床评价—一个连续的过程
?仰卧位:上肢在休息时采取什么体位?患者能以正常运动模式随意
活动上肢吗?如果不能,请说明其运动模式。向不同方向被动活动上
肢时是否有阻力?当患者用力、打呵欠或咳嗽时,臂是否有不随意运
动?如果有,是什么运动模式?
上肢肌张力的改变是否与头部的转动方向有关?在痉挛解除之后,上
肢关节是否存在挛缩?向不同方向的运动是否出现疼痛?
?俯卧位:患者能否将其上肢向前放?上肢在这种体位有过度屈曲?
吗?在这种体位能充分上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