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北绿茶加工技术规程》
一、工作简况
本文件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提出,广东省质量检
验协会立项。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团体标准管理
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制订工作计划并严格按照标准立项、征
集意见、技术审查、发布等流程执行。
二、制定标准意义和必要性
中国作为茶的故乡,浦北地区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
件孕育了品质卓越的浦北绿茶。近代以来,随着茶叶种植技术的
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增加,浦北地区的绿茶生产得到了进一步的发
展。当地茶农通过改良茶树品种、优化制作工艺,使得浦北绿茶
的品质不断提升,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和市场影响力。浦北地
区的茶文化也随着茶叶种植的发展而逐渐形成。茶在当地人的生
活中占据重要地位,茶艺表演、茶道交流等活动在当地十分盛行,
茶文化已成为浦北地区的一张名片。
经查询,国外相关标准有ISO18449:2021《Greentea—
Vocabulary(绿茶术语)》、ISO11287:2011《Greentea—
Definitionandbasicrequirements(绿茶定义和基本要求)》。
国内相关标准有:国家标准GB/T32744-2016《茶叶加工良好规
范》、行业标准GH/T1077-2011《茶叶加工技术规程》,以上两
项标准适用于茶叶初加工、精加工和再加工;GB/T31748《茶鲜
叶处理要求》,该标准适用于全国各产茶区茶叶加工的原料。地
方标准有DB33/T2020-2016《卷曲形绿茶加工技术规范》、DB36/T
500-2018《婺源绿茶加工技术规程》、DB45/T1405-2016《有机
绿茶加工技术规程》、DB45/T2082-2019《花香型做青绿茶加工
2
技术规程》等等。以上相关标准虽然其加工工艺、技术要求可供
参考,但只适用于绿茶通用加工技术以及各省市特定品种绿茶的
加工技术,未有针对在浦北区域范围内种植的桂青品种、大叶品
种、中小叶品种的茶树鲜叶为原料,具有浦北绿茶品质特征的绿
茶产品的加工标准。因此,制定浦北绿茶加工技术规程很有必要。
标准的制定,将填补行业标准空缺,为浦北绿茶生产销售提
供技术依据,并有助于提升加工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推
动产业升级。同时,它将促进茶业产业链的延伸和拓展,引导茶
农和茶企优化种植结构,提高产量和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最
终,标准的推广和应用将显著提高浦北绿茶产业的经济效益,为
茶农增收致富开辟新途径,推动产业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发展。
三、编制原则
1、标准起草小组本着全面、科学、合理、实用的原则进行
本文件的制定工作。
2、本文件的编制是根据行业现状和生产技术需求,结合实际
生产情况,做到了优化、量化、细化,维护了标准的协调与统
一。
3、本文件规范具有广泛的适宜性,具有充分的理论和实践依
据,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4、本文件规范根据GB/T1.1-2020给出的规则进行编写。
四、标准框架、主要内容
序号章标节题主要内容
1范围明确本文件的主要内容与适用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规范性引用文件共13份
3术语和定义对“浦北绿茶”术语进行了定义
4要求主要包括鲜叶要求、分级要求、鲜叶运输、
3
加工条件等
5加工工艺流程给出了“浦北绿茶”加工工艺流程图
6加工工艺要点详细阐述摊青、杀青、揉捻等工艺要点
7质量管理对生产过程质量管理提出相应的要求
标志、标签、包规范茶叶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和贮
8
装、运输和贮存存等
五、与现行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