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5年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语文2019-2024历年真题考点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文件大小:30.69 KB
总页数:16 页
更新时间:2025-04-10
总字数:约1.26万字
文档摘要

2025年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语文2019-2024历年真题考点试卷含答案解析

(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

一、单选题(共35题)

1、下列诗句和课本原文一致的一组是()?(1分)

A、山寺钟鸣昼已昏,渔粱渡头争渡喧。

B、海客谈瀛州,烟涛微茫信难求。

C、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D、未老莫还乡,还乡需断肠。

正确答案选项:参考答案:C

解析

这是考查课内名篇名句书写的辨析。A项,“粱”书写错误,课本原文是“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B项,“州”书写错误,课本原文是“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D项,“需”书写错误,课本原文是“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2、根据原文选择正确句子:不著一字,________。?(1分)

A、不止不行

B、言之无文

C、尽得风流

D、行高于人

正确答案选项:参考答案:C

解析

这是出自于唐朝司空图所著的《诗品二十四则·含蓄》:“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不涉难,已不堪忧。是有真宰,与之沈浮。如渌满酒,花时返秋。悠悠空尘,忽忽海沤。浅深聚散,万取一收。”

3、著有“农村三部曲”的著名作家是()?(1分)

A、巴金

B、茅盾

C、郭沫若

D、欧阳山

正确答案选项:参考答案:B

解析

茅盾的《春蚕》、《秋收》、《残冬》这三篇小说,从《春蚕》写蚕丝业萧条所引起的农村破产,到《秋收》写农民在饥饿中的抢粮风潮,到《残冬》写农民在一年生计完全绝望以后,终于自发起来进行武装斗争,正好反映出了那个年代旧中国农村变化和农民觉醒的全过程,给我们留下了一幅清楚、生动的历史图画。因此,这三篇小说也是姐妹篇,合起来称为“农村三部曲”。巴金,《激流三部曲》是中国现代文学家巴金创作的长篇小说系列作品,包括《家》《春》《秋》三部作品。该小说主要是描写一个大家庭的没落及分化,描绘了封建社会衰退。郭沫若,中国现代著名文学家、剧作家、诗人,同时,还是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学者、社会活动家,致力于世界和平运动。代表作品:诗集:《女神》,《星空》,《瓶》,《前茅》,《恢复》,《蜩螗集》,《战声集》等。欧阳山,现代作家。著有作品《玫瑰花残了》《英雄三生》《前程似锦》《一代风流》《三家巷》等。

4、下列诗句中不属于爱国诗句的一项是()?(1分)

A、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

B、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

C、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

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正确答案选项:参考答案:C

解析

A意为:(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表现了作者的爱国之情;B意为:那时我定当拉开弓箭,使之呈现满月的形状,瞄准西北,把代表西夏的天狼星射下来。表现了作者的爱国之情;C意为: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表现对友人思念与牵挂之情;D意为: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表现了作者的爱国之情;故选C。

5、下列各句中,语意明确的一项是()?(1分)

A、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观念,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可让患者得到更多的心理安慰,也有利于提高医院的社会名誉和经济效益。

B、地铁紧张施工时,隧道突然塌方,工友段长高立奋不顾身,用身体掩护工友的安全,自己却负了重伤。

C、松下公司这个新产品14毫米的厚度给人的视觉感受,并不像索尼公司产品那样,有一种比实际厚度稍薄的错觉。

D、如果把天津建卫600年比作一部恢弘的史诗,那么三岔河口就是这部史诗的主旋律和最激昂的篇章。

正确答案选项:参考答案:A

解析

B搭配不当,成分赘余,可将“掩护”改为“保护”,或删除“的安全”。C“那样”指代不明确,没有指明是“视觉感受”“比实际厚度略薄”,还是其它情况。D表意不明,删去“主旋律和最激昂”中的“和”字即可。

6、

材料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①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②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③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④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⑤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⑥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对上文层次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1分)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正确答案选项:参考答案:B

7、作品、体裁、作家对应错误的一项是()。?(1分)

A、《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小说——罗贯中

B、《雨巷》——诗歌——戴望舒

C、《咬文嚼字》——随笔——朱光潜

D、《劝学》——散文——荀子

正确答案选项:参考答案:A

解析

A作者施耐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