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我们周围的空气(第1课时)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
2.1我们周围的空气(第1课时)
教材内容: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章“空气与氧气”第一节“我们周围的空气”。
主要内容包括:空气的组成、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方法。
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通过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实验操作的能力。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科学素养。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正确操作实验步骤,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②认识并理解空气的成分,特别是氧气含量的测定原理和方法。
③掌握氧气含量的计算方法,能够从实验数据中得出结论。
2.教学难点,
①理解氧气含量测定的原理,包括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和实验操作的精确性。
②掌握实验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及其原因,并学会分析误差来源。
③将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值进行比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科学推理能力。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讲授法结合实验操作,确保学生对空气成分和氧气测定原理有清晰的理解。
2.设计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分享实验观察结果,培养合作学习和批判性思维。
3.利用多媒体展示空气成分的图表和数据,增强直观教学效果。
4.通过实验演示和互动问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参与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老师开场: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探索一个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主题——我们周围的空气。你们知道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吗?
2.学生回答:空气是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组成的。
3.老师总结:非常好,空气的组成对我们的生活非常重要。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讨空气的各个成分及其特性。
二、新课讲授
1.老师讲解:首先,我们来看空气的组成。根据教材内容,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组成。
2.学生提问:老师,为什么空气中氮气的比例最大?
3.老师回答:氮气在空气中的比例最大,主要是因为氮气在地球大气层中的含量最多,而且它的化学性质相对稳定,不易与其他元素发生反应。
4.老师展示:现在,我给大家展示一张空气成分的图表,请同学们观察并记住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5.学生观察:同学们,请看这张图表,我们可以看到,氮气占空气体积的78%,氧气占21%,二氧化碳占0.03%,其他气体和杂质占0.97%。
6.老师提问:那么,氧气在空气中的作用是什么呢?
7.学生回答:氧气是生物体进行呼吸作用的重要物质。
8.老师总结:非常正确。接下来,我们将进行一个实验,来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三、实验操作
1.老师讲解实验步骤:首先,我们将使用集气瓶收集一定量的空气。然后,我们将点燃木炭,放入集气瓶中,观察燃烧过程中气体体积的变化。
2.学生提问:老师,为什么要用木炭燃烧来测定氧气含量?
3.老师回答:木炭燃烧会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蒸气。通过观察气体体积的变化,我们可以计算出氧气的含量。
4.学生跟随老师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5.老师讲解实验结果分析:同学们,通过实验,我们可以看到,燃烧过程中集气瓶中的气体体积明显减少。这是因为木炭燃烧消耗了氧气。
6.学生提问:老师,如何计算氧气的含量?
7.老师回答:我们可以根据实验前后的气体体积差,结合氧气的摩尔体积,计算出氧气的含量。
8.学生计算:同学们,请根据实验数据,计算集气瓶中氧气的含量。
四、讨论与总结
1.老师引导学生讨论:通过今天的实验,我们了解到了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保护空气,减少氧气含量的下降?
2.学生分享观点:同学们,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保护空气:减少工业排放、减少汽车尾气、植树造林等。
3.老师总结:同学们,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我们应该珍惜空气,保护环境,共同为地球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五、课后作业
1.老师布置作业:请同学们查阅资料,了解空气污染的来源和危害,并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2.学生领取作业:同学们,请按照作业要求,认真完成课后作业。
六、课堂小结
1.老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空气的组成、氧气含量的测定方法以及保护空气的重要性。希望大家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为保护环境贡献力量。
2.学生反馈:老师,我们学到了很多关于空气的知识,以后一定会更加关注环境保护。
3.老师鼓励:非常好,同学们。希望你们能够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为我们的地球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下课!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