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2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一节电离辐射生物效应及射线作用原理一、电离辐射生物效应概念:是指电离辐射将辐射能量传递给有机体所引起的任何改变的总称。基础:电离和激发第2页,共2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二、电离辐射作用机制(一)电离辐射的原发作用直接作用间接作用第3页,共2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重排重排继发生物分子损伤理化阶段(10-10秒)化学阶段(10-8秒)生物阶段(数秒至数十年)生殖细胞体细胞代谢损伤异常增殖细胞死亡遗传变异个体疾病、死亡生物分子激发、电离水分子激发、电离电离辐射物理阶段(10-13秒)生物分子自由基分子内能量传递与生物分子反应代谢代谢突变生化反应代谢代谢生物分子损伤产生自由基和生物分子相反应直接作用间接作用代谢第4页,共2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二)电离辐射的继发作用神经体液失调细胞膜和血管壁的通透性改变毒血症第5页,共2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电离辐射对细胞的作用细胞的辐射敏感性高度敏感的组织:淋巴组织、胸腺、骨髓、胃肠上皮、性腺和胚胎组织中度敏感组织:感觉器官、内皮细胞、皮肤上皮、唾液腺和肾、肝、肺的上皮细胞轻度敏感组织: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腺、心脏等不敏感组织:肌肉组织、软骨、骨组织和结缔组织第6页,共2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电离辐射组织器官的作用高度敏感的组织器官造血系统、胃肠道、免疫器官、性腺MG2SG1G0.第7页,共2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二节、辐射生物效应分类和影响因素一、辐射生物效应分类(一)按照射方式分外照射(×射线、γ射线和中子等)与内照射(α射线和β射线)第8页,共2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局部照射与全身照射外照射的射线照射身体某一部位,引起局部细胞的反应称局部照射。身体各部位的辐射敏感性依次为:腹部胸部头部四肢当全身均匀或非均匀地受到照射而产生全身效应称全身照射第9页,共2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二)按效应出现时间分早期效应与远期效应受照射后数小时至几周内出现的效应称早期效应,如急性放射病。受照射后数月至数年发生的效应称远期效应,如放射性白内障等。(三)按照射剂量率分急性效应慢性效应第10页,共2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四)按效应表现的个体分躯体效应和遗传效应受照射个体本身所发生的各种效应称为躯体效应。如辐射所致的骨髓造血障碍、白内障。受照射个体生殖细胞突变,在子代表现出的效应称为遗传效应。如先天畸形、流产、死胎、某些遗传性疾病。第11页,共2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五)按效应表现的个体分随机效应:(stochasticeffect)即生物效应的发生率与照射剂量线性相关,不存在剂量阈值,且效应的严重程度与剂量无关,如致畸、致癌效应等。确定性效应:(旧称非随机效应,ICRP建议改称,deterministereffect)辐射剂量超过阈值时效应发生,此后效应的严重程度与所受辐射剂量正相关,如骨髓损伤,晶状体损伤等。第12页,共2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剂量随机效应发生几率剂量确定性效应严重程度阀第13页,共2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二、影响辐射生物学效应的因素(一)辐射因素辐射类型:不同种类的电离辐射产生的生物效应的严重性不同,其主要决定因素是射线穿透能力的强弱和电离密度的大小。第14页,共2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剂量和剂量率照射剂量大小是决定辐射生物效应强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