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最新统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3单元思维能力培优提升检测试卷(A3)(附答案).docx
文件大小:248.47 KB
总页数:8 页
更新时间:2025-04-10
总字数:约1.15万字
文档摘要

…………○…………内…………○…………装…………○…………订…………○…………线…………○………………

…………○…………内…………○…………装…………○…………订…………○…………线…………○…………

…………○…………内…………○…………装…………○…………订…………○…………线…………○…………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亲爱的同学:我们迎来了新的一学期,紧张有序,丰富多采的学校生活已经开始了。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相信你一定有了很多的收获。

1.亲爱的同学: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区域,注意书写工整,格式正确,卷面整洁。

3.经过认真学习,你一定又掌握了不少新的知识,你作好准备了吗?现在就让我们带着希望、带着微笑来挑战自己吧!相信你会做得很棒!记住:要细心哦!

一、基础知识综合

1.“五一”节快到了,五(1)班准备搞一次“向劳动者致敬”的主题活动,同学们运用本学期学过的汉字和词语写了一段劳动节致辞,下面是其中几句,请你读一读再完成相关任务。

劳动能创造财富,劳动能duànliàn(?????)人的体魄,劳动推动了人类的发展。你看,田野里,农民们正挥动着chútou(?????)辛勤劳作;工厂里,工人们正shúliàn(?????)地操作着机器;码头上,调度员正在协调搬运工作,到处都______出一派fánmáng(?????)的景象。这眼前的景象,让我们qíngbúzìjīn(?????)地发出yóuzhōng(?????)的赞叹。不论年龄大小,所有的辛勤劳动者都让我们sùránqǐjìng(?????),值得我们zūnjìng(?????)。

(1)请你阅读文段,根据拼音将相应词语写文中括号内。

(2)这段话中,加点的两个“调”字同桌拿不准怎么读了,小彦告诉同桌这两个字在这两个词语中分别读(????)

A.tiáodiào B.diàotiáo C.tiáotiáo D.diàodiào

(3)语段中“到处都出一派fánmáng的景象”这句话漏掉的一个词最有可能的是(????)

A.展现 B.出现 C.呈现 D.显现

二、选择题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听到这个好消息,大家都情不自禁不由自主地笑出了声。

B.我们每天都在使用和学习汉字,应该提高对汉字的了解。

C.《西游记》是非常有意思的一部中国古代长篇小说。

D.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

3.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老人总是摇摇头,长长地叹一口气,说:“莺儿,你还小呢,不懂!”

B.拍一拍手,仿佛大树都会发出声响;叫一两声,好像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似的。

C.像苏东坡说的:“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完全是我无法想象的。

D.一个个序齿排班,朝上礼拜,都称“千岁大王”。

4.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完全正确的一项()

(1)蜻蜓飞得那么快,哪里追得上?

(2)远远望去,它像漂浮在沙海中的三座金山。

(3)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

(4)怎样小的小船呢?一个人躺下去,再容不下第二人的船。

A.反问比喻拟人设问 B.反问拟人设问比喻

C.反问拟人比喻设问 D.反问比喻拟人疑问

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草船借箭》这个故事中诸葛亮十分诡计多端。

B.同桌一声不吭地给我讲述了一个道理。

C.这是他经过深思熟虑后做出的决定。

D.这件工艺品做工十分精细,真是让人兴致勃勃。

三、填空题

6.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妈妈的爱从不求回报,只有无私的奉献。谁说我们小草般的卑微之心能够报答母亲给予我们阳光般的恩情呢?这正如唐代诗人孟郊《游子吟》中的“,。”

(2)古代孩童在夏忙时节会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诗人范成大在《四时田园杂兴》中刻画了一幅“,”的种瓜画面。

(3)明明和她的同学们收集到了一些关于汉字的资料,知道了中国。汉字的发展历程(演变顺序):→→小篆→→。

四、文言文阅读

7.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魏文侯①与虞人②期③猎。是日④,饮酒乐,天雨⑤。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⑥之⑦?”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⑧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⑨之。

[注释]①文侯:战国时魏国国君。②虞人:管理山泽的官。③期:约定。④是日:这天。⑤雨:下雨。⑥焉:哪里。⑦之:到,往。⑧岂:怎么。⑨罢:停止,取消。

(1)根据古文内容,把故事的起因、结果补充完整。

起因:。——经过:侍臣劝阻魏文侯不要去了。——结果:。

(2)填空,用原文回答。

①侍臣劝阻魏文侯赴约的理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