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5年小学语文毕业升学考试全真模拟卷(古典诗词鉴赏策略解析试题).docx
文件大小:39.04 KB
总页数:7 页
更新时间:2025-04-10
总字数:约2.55千字
文档摘要

2025年小学语文毕业升学考试全真模拟卷(古典诗词鉴赏策略解析试题)

考试时间:______分钟总分:______分姓名:______

一、诗词意象理解与分析

要求:从给出的古典诗词中,找出至少五个意象,并简要分析其在诗中的意义和作用。

1.《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4.《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5.《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6.《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二、诗词情感表达与理解

要求:从给出的古典诗词中,找出至少五个诗句,并简要分析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1.《离骚》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2.《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3.《夜泊牛渚怀古》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4.《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5.《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6.《登高》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四、诗词语言风格与修辞手法分析

要求:从给出的古典诗词中,找出至少五个诗句,并分析其使用的语言风格和修辞手法。

1.《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2.《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3.《题临安邸》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4.《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5.《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五、诗词典故与历史背景了解

要求:从给出的古典诗词中,找出至少五个诗句,并简要介绍其背后的典故或历史背景。

1.《离骚》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2.《长恨歌》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3.《滕王阁序》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4.《赤壁赋》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5.《夜泊牛渚怀古》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六、诗词主题思想挖掘

要求:从给出的古典诗词中,找出至少五个诗句,并简要分析其主题思想和价值。

1.《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3.《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4.《登高》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5.《江畔独步寻花》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本次试卷答案如下:

一、诗词意象理解与分析

1.明月、霜、故乡:明月和霜是自然景象,分别象征着思念和凄凉,故乡则是诗人思念的根源。

2.白日、黄河、高楼:白日和黄河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高楼则象征着追求和远望。

3.春眠、啼鸟、风雨、花落:春眠和啼鸟描绘了春天的宁静与生机,风雨和花落则暗示了生命的无常和变化。

4.瀑布、银河:瀑布象征着自然的力量和壮丽,银河则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浩瀚和广阔。

5.雪山:雪山象征着寒冷和孤独,也体现了诗人坚韧不拔的精神。

二、诗词情感表达与理解

1.怀乡之情:诗人通过明月、霜、故乡等意象,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2.对自然的感慨:诗人通过白日、黄河、高楼等意象,表达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慨。

3.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人通过春眠、啼鸟、风雨、花落等意象,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4.对壮丽景象的赞叹:诗人通过瀑布、银河等意象,表达了对自然壮丽景象的赞叹。

5.对历史的沉思:诗人通过千山、万径、孤舟、蓑笠翁等意象,表达了对历史的沉思和对人生的感悟。

三、诗词语言风格与修辞手法分析

1.对仗、比喻:诗句“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通过对仗和比喻,展现了诗人对洞庭湖的向往和对岳阳楼的登临。

2.对仗、排比:诗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通过对仗和排比,营造了一种寂静孤独的氛围。

3.对仗、夸张:诗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通过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