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第PAGE1页共NUMPAGES12页
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中国古代文学常识(按朝代整理)讲义
文学常识+主旨
序号
篇目
选自
作者
朝代
主旨
《论语十二章》
《论语》,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著作。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思想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
\
\
第一章:从学习方法讲到个人修养,学以致用,体现学习的价值;
第二章:强调随时都该反省自己;
第三章:个人修养要循序渐进,进德修业;
第四章:强调学习关键要思考,要“知新”;
第五章:阐明“学”与“思”的辩证关系。“学”与“思”相结合;
第六章:讲修身要经受困苦、贫穷的考验。这几句话,也表现出颜回安贫乐道的君子形象;
第七章:讲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第八章:讲富贵与仁义之间如何抉择;
第九章: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同时要有端正的态度;
第十章:对于时间流逝的感慨;
第十一章:强调坚守志向;
第十二章:讲提升个人修养的方法;
《曹刿论战》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
\
曹刿“远谋”体现在:
(1)战前:取信于民,获得“民从”的政治准备;
(2)战时:指挥若定,善于把握作战的时机;
(3)战后:战争取胜原因的逻辑分析;
鲁庄公“鄙”体现在:
(1)讨论战前准备时,把战胜的希望寄托于大臣的拥护和神灵的保佑;
(2)作战时不察敌情,贸然进攻和追击;
(3)胜利后,不知曹刿战术的正确之所在;
鲁庄公值得肯定的地方:
(1)广开言路,让平民曹刿参与论战;
(2)身先士卒,亲临战场;
(3)甘当配角,让曹刿指挥且不干扰其作战部署;
(4)战后向曹刿请教,总结经验;
《关雎》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分为风、
雅、颂三部分;表现手法为赋、比、兴。)
\
\
写一个男子思念、追求一个女子的过程,写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设想求而得之的喜悦,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爱情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学弈》
《孟子》(是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
\
\
《学弈》讲述两个人跟随弈秋学棋,但效果截然不同的故事,说明在同样条件下,不同的态度一定会得到不同的结果,阐释学习要专心致志的道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采用摆事实和讲道理相结合的方法,层层深入地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
第一段:列举六个人物,阐释人才是在忧患中造就的的道理。
第二段:从个人、国家两个方面论证经受磨难的必要,说明人处困境能激发斗志,国无忧患易遭灭亡的道理。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
作者的观点:舍生取义
《两小儿辩日》
《列子》
(列御寇,道家代表人物之一,主张清净无为)
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神话传说。
列子,相传是战国时期的道家人物
\
《两小儿辩日》
以“辩日”为线索,叙述了孔子路见两小儿辩日,最终不能决的过程,说明了知识无穷、学无止境的道理,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独立思考、大胆质疑、追求真理的精神。
这则寓言提示我们:看事物不能只看表象,不求本质,否则得为表象所惑,虽百计千方,也难得真知,更难求真理。
《愚公移山》
《愚公移山》
带有神话色彩的寓言故事。
记叙一位将近九十岁的老人带领子孙挖山不止,其诚意感动天帝命大力神把山背走的故事,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不畏艰险、坚毅乐观的精神,也说明了克服困难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奋斗的道理。
《北冥有鱼》
《庄子》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家学派代表人物)
\
\
阐述了天地间包括人的修养虽有大小高低不同,但只要不依赖外界而任性尽能,各当其分,便是逍遥至乐,绝对自由的理论。
《伯牙鼓琴》
《吕氏春秋》
战国末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
\
《伯牙鼓琴》
文章讲述锺子期每能从伯牙的琴声中听出他的心志,伯牙在他死后,不再弹琴的故事。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交友的最高境界是达到情趣相投,心意相通。
《穿井得一人》
《穿井得一人》
记叙宋国有户丁姓人家打井节省了一个劳动力,而被误传为从井中挖出了一个人的故事。
启示:凡事都要调查研究,才能弄清真相。切不可轻信谣言,盲目随从,人云亦云。
《虽有嘉肴》
《礼记?学记》
(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
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撰。
\
讨论了教与学的关系,阐述了教和学互相促进的道理。
《观沧海》
《曹操集》
曹操
东汉末
借大海雄伟壮丽的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出师表》
《诸葛亮集》
诸葛亮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