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九年级质量监测(一)
历史学科试卷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时,务必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答案答在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注意事项:
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信息点涂黑。2.本卷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下列材料探究的主题是
政局动荡不安
诸侯国之间兼并战争不断
农业继续发展
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扩大
各国进行变法
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商鞅变法成效最大
A.夏商周的更替B.分封制的实施C.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D.中央集权制的确立
2.数据变化能够较为直观地反映一定时期的社会历史现象。赵红同学依据史料统计了北魏时期帝王出猎次数(部分),引发表格中“0次”数据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时期
道武帝至献文帝时期(约85年间)
孝文帝(29年间)
次数
道武帝
明元帝
太武帝
文成帝
献文帝
0次
7次
22次
19次
12次
7次
A.少数民族开始内迁B.受汉族文化的影响C.统治区域发生变化D.皇帝兴趣发生变化
3.据史书记载,在元朝存在的98年里,全国各行省主政官员发动的叛乱仅有3次,而且多半是在皇位发生动荡之际,行省官员各保其主所致。这一记载表明
A.元朝政治体制导致武将专权B.行省制加剧了地方分裂割据
C.元朝皇位更迭频繁纷争不断D.行省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4.一组同学在网上查阅《太原府志》时发现:自明清以来,太原府志多次记载白起墓位于今太原榆次的神头村。1970年山西考古队在咸阳白起墓中并未发现白起的骨骸,仅出土了铁剑等文物。据此史学家推测白起原葬于陕西咸阳,其子白仲为祭祀方便将父亲灵柩迁到自己的封地太原都内。史学家作此推断的依据是
A.地方文献史料《太原府志》的记载B.中国人祭祖追思缅怀先辈的传统
C.专家学者在陕西咸阳的考古发掘D,综合地方文献的记载和考古发现
5.“普通教育、特殊教育、成人教育……不管求学哪里,每个学子的梦想都被照亮。寒门学子、随迁子女、残疾儿童……无论身份如何,每个家庭的希望都被托起。”下面孔子思想主张中,与此言论相符的是
A.循循善诱B.温故知新C.有教无类D.因材施教
6.九年级的同学们在网上搜集素材时,看到了下面两幅图片。后人之所以纪念这两位伟大人物,主要是因为他们
A.都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B.都刺激了本国海外殖民活动
C.都繁荣了沿海地区的经济D.都促进了文明的交流与传播
7.读诗就是读史。同学们在诵读《全唐诗》时发现唐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涉及唐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诗人笔下,国家大事、社会生活、为国从戎、壮丽山河、友谊爱情等,皆构成了他们创作的素材。卞列诗句中,能够反映唐朝时期社会风气开放的是
A.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B.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C.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D.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8.生物课上,同学们在老师指导下自制造纸框,把树叶、花瓣制成纸浆,晾干后制成了各种花草纸。有同学想要了解更多的造纸原料,为此他们可以查阅
A.《后汉书·蔡伦传》B.《唐本草》C.《农政全书》D.《本草纲目》
9.丝绸之路是沟通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的重要桥梁。北宋时期版图大幅缩减,政府未能控制河西走廊,到了南宋时期、更无法涉足中原与西北地区、丝绸之路衰落日益明显,而海上丝路崛起,逐渐有取代陆上丝绸之路的迹象。据此可知,造成这一现象最主要的原因是
A、经济重心开始南移B、北方并立政权影响C、市舶司设置并发展D.航海技术不断进步
10.“它是我国一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临床医学巨著,以辨证论治的思维方式贯穿全书,形成科学的、完整的、系统的理、法、方、药的运用系统,对于以后的中医学著作起着典范的作用。”据此可知该书是
A.《齐民要术》B.《天工开物》C.《本草纲目》D.《伤寒杂病论》
11、截至2021年7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建立基层立法联系点22个,带动省、市两级人大常委会建立立法联系点4700余个。到2022年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共获得建议11360余条,其中2300余条建议意见被不同程度采纳。这反映了我国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人民当家作主B.依法治国C.民族区域自治D.民主集中制
12.习近平指出,李犬钊率先在中国介绍、宣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是二十世纪初中国的播火者。下列属于李太钊这位“播火者”观点的是
A.法者,天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