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诊断历史试卷
考生注意: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45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殷墟(商朝)出土的甲骨文中有许多卜辞占卜内容为是否“受年”,是否“有雨”,卜辞中所见农作物有黍、稷、粟、麦、稻等,农具有耒、耜等。这表明当时()
A.铁犁牛耕得到应用 B.阶级分化日益明显
C.农业发展备受重视 D.社会生活物资丰富
2.“这一时期,铁犁牛耕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瓦解,分封制难以为继,于是王室衰微,诸侯纷争,促使私学兴起,学在官府逐渐发展为学在民间,如孔子创办私学。”材料表明()
A.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 B.儒学是春秋战国时期主流思想
C.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D.百家争鸣促进思想领域的繁荣
3.史料实证是认识历史的根本途径,如果我们要了解历史的真面目,唯有借助历史上遗留下来的相关史料。如果要考证“汉武帝巩固大一统”,最可信的史料是()
A.半两钱 B.五铢钱 C.开元通宝 D.洪武通宝
4.下图所示的中国古代选官制度()
A.打破贵族对教育的垄断 B.以门第作为主要参考标准
C.延续了宋代重文轻武政策 D.有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
5.清朝雍正帝时,起初为了应对西北军务,设立军机处,由皇帝亲选满汉大臣入军机处,称为军机大臣,但是事实上军机大臣也只是帮助皇帝分析局势,至于“临机决断,全凭圣意。”上述材料可以印证()
A边疆问题日趋严重 B.军机大臣凌驾于皇权之上
C.军机处成为最高权力机关 D.君主集权不断强化
6.陈旭麓在《近代中国新陈代谢》中写道:“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后的一逞。对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材料中“界碑”是指()
A.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B.中国近代化的起步
C.中国人民禁烟斗争胜利 D.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
7.在中国近代史上,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两人的选择都是为了()
A.推翻清政府 B.推行君主立宪制
C.建立民主共和国 D.挽救民族危亡
8.1935年至1936年,在今四川阿坝、甘孜等地先后出现了“格勒得沙(嘉绒藏语,指藏族人民)共和国”“波巴依得瓦(藏语,也指藏族人民)共和国”等富有民族特色的革命政权。这些革命政权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国民革命推动 B.红军的战略转移
C.土地改革的推进 D.西南地区的解放
9.自九一八事变以来,中国便独自抵抗日本法西斯的侵略,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中国的抗日战争与美英在太平洋对日作战密切地联系起来,中国战场和敌后战场所抗击的日军兵力,远远超过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投入的兵力总和。这主要强调()
A.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B.国共合作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障
C.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D.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保障
10.20世纪80年代,美国《新闻周刊》记者报道,福建石狮的小商品贸易和广东南海民间的小五金、小化工、小塑料、小纺织、小冶炼、小加工,“像野草一般满世界疯长”。该报道说明()
A.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展开 B.中国品牌享誉世界各地
C.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 D.改革开放释放经济活力
11.下图是1972—1985年中美贸易情况统计图。导致20世纪80年代初数据发生明显变化的直接因素是()
A.中国重返联合国 B.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C.尼克松总统访华 D.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12.《十二铜表法》中规定:“经长官委任的承审员或仲裁员,在执行职务中收受贿赂的,处死刑。”由此体现该法律()
A.具有法治精神 B.维护贵族特权
C.内容涉及广泛 D.对后世影响深远
13.保罗·肯尼迪说:“1800年,欧洲人占领和控制了世界土地面积的35%;到1914年,达到84%以上。”比重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革命 B.人口增长
C.新航路的开辟 D.世界市场形成
14.《共产党宣言》在用德文出版后,又在德、英、美三国至少翻印过12次;第一个英译本于1850年在伦敦发表,1871年至少又有三种英译本在美国出版。美国是除中国、前苏联外,出版《共产党宣言》语种最多、次数最多的国家。这表明《共产党宣言》()
A.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B.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C.促进了国际工人运动的开展 D.引起了国际社会广泛的关注
15.如下是新时期中国学者关于冷战爆发的主要观点。据此表可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