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四川省眉山市丹棱县中考历史“一模”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
1.隋唐以前,中央只任命州、郡、县的主要官员,其余则由长官自己选用。隋唐以后,九品以上的官员一律改由中央任命,并将科举制作为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这一变化()
A.降低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性 B.削弱了选官用人的严肃性
C.关闭了世家子弟入仕途径 D.加强了用人上的中央集权
2.《资治通鉴》记载:“唐太宗时,天下大稔(丰收),流散者咸归乡里……东至于海,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携带)粮。”形容的是()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3.无论忍饥捱寒、趴冰卧雪还是装备落后,都没有令志愿军战士后退一步。我们的头顶是狂轰滥炸的敌机,但身后是祖国和人民,为了和平,我们高唱志愿军战歌,打败了美帝国主义,打出了国威军威。材料主要反映了()
A.志愿军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 B.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C.中国人民积极支援抗美援朝 D.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
4.“琼花缀玉扬州梦,稻米流脂汴水情。百里龙舟经过处,千年漕运赖通行。”这是对安润县的隋朝大运河遗址的抒怀,诗句体现出大运河的作用是()
A.加速了当地造船业的发展 B.有利于沿岸的科技进步
C.促进了经济的交流与发展 D.加强对流域水质的保护
5.隋朝时,始开科举,科举不分门第,不论贵贱,唯才是举;科举士子读万卷书,方可有“鱼跃龙门”之巨变。这说明科举制度在选拔官吏时()
A.依据家世门第 B.注重真才实学
C.重视道德品质 D.看重身份资历
6.《百家讲坛》中在介绍隋朝最重要的贡献时曾评价道:“可以毫不夸张地讲,隋文帝也罢,隋朝也罢,一半的功业就在于此。”该贡献是指()
A.确立了选拔人才的察举制度
B.结束了长期分裂使中国重归统一
C.开凿灵渠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D.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吐蕃的发展
7.如表是1950年至1952年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变化表。表中数据的变化可以用来说明()
类别
棉花
粮食
油料
1951年比1950年增长(%)
8.7
48.8
22.4
1952年比1951年增长(%)
14.1
26.5
12.5
A.新中国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B.土地改革推动了生产力发展
C.生产力的发展巩固了新政权 D.土地改革促进了工业化建设
8.“诗史互证”是历史研究的方法之一。下列诗句能够印证唐朝盛世景象的是()
A.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李白《古风》)
B.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杜甫《忆替》)
C.生当作人赤,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
D.开辟莉楼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郑成功《复台》)
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历史从此开辟了嘉的纪元。下列对“新的纪元”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标志着中国从此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B.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C.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结束
D.标志着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
10.1919年召开的某次会议上,战胜国列强带着各自不同的争霸计划与掠夺要求,进行了激烈的争夺。这次会议()
A.确立凡尔赛体系 B.签订《九国公约》
C.决定成立联合国 D.成立了欧洲联盟
11.下图是某同学学习罗斯福新政一课绘制的思维导图,其中①处应填写()
A.整顿金融体系 B.加强对工业的计划和指导
C.国家干预 D.“以工代赈”
12.文字是人类用符号记录表达信息以传之久远的方式和工具。文字的不同体现出国家和书面表达和思维方式的不同。现在找到了下面四种人类早期文字,据此反映出()
A.文明的形成与自然环境有密切联系
B.世界文明发展具有多元化特点
C.不同区域文明产生时代具有同期性
D.古代亚非拉地区文明成就斐然
二、材料分析题(共26分)
13.(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战中,饱经战乱之苦的各国人民强烈反对帝国主义战争,渴望和平,国际联盟的构想便应运而生。美国参议院以国际联盟没有体现美国的战略目标,却使美国承担了许多义务,从而损害了美国的利益为借口,拒绝加入国际联盟。在帝国主义强权政治存在的情况下,国际联盟实际成为战胜国英法所操纵的维护他们在战后建立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外交工具。
——摘编自吴于童、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卷》
(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参议院拒绝加入国际联盟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和战后的国际秩序。(2分)
(2)以下表述是从材料一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正确”;违背了材料一所表述的意思,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错误”;是材料一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未涉及”。(2分)
A:巴黎和会决定建立国际联盟,但战败国和苏维埃俄国被排除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