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5年山西省中考考前适应性训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文件大小:1.29 MB
总页数:19 页
更新时间:2025-04-10
总字数:约1.7万字
文档摘要

山西省2025年中考

考前适应性训练试题文科综合(一)历史

注意事项:

1.文科综合由历史和道德与法治两部分组成,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其中历史部分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全卷共6页,满分75分,考试时间7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的位置。

3.答案全部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本部分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选项涂黑。

1.周武王建立周朝后,将一些人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以扩大统治范围。如封其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其弟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其弟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说明西周分封的依据之一是()

A.功绩 B.等级 C.血缘 D.地域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题干“如封其弟康叔于卫······封其弟周公长子伯禽于鲁······封其弟召公奭于燕”可知,材料中提到周武王分封的对象是其弟康叔、其弟周公长子伯禽、其弟召公奭,都是周武王的亲属,是基于血缘关系进行的分封,C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的是按照血缘进行分封,并未涉及按功绩进行分封,排除A项;西周没有形成严格的等级分封依据,题干中未涉及等级相关内容,排除B项;材料主要体现的是按照血缘进行分封,并未涉及按地域进行分封,排除D项。故选C项。

2.商鞅在秦国变法时,推行等爵制,传统的贵族如“士”、“大夫”等被压制到很低的位置,这一做法()

秦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度“从低到高”

1、公士

6、官大夫

11、右庶长

16、大上造(一称大良造)

2、上造

7、公大夫

12、左更

17、驷车庶长

3、簪袅

8、公乘

13、中更

18、大庶长

4、不更

9、五大夫

14、右更

19、关内侯

5、大夫

10、左庶长

15、少上造(一称少良造)

20、彻侯(通侯)

A.打击了传统贵族的势力 B.强化了政府对基层的控制

C.提高了平民的政治地位 D.迅速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题干“商鞅在秦国变法时,推行等爵制,传统的贵族如‘士’、‘大夫’等被压制到很低的位置”和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推行等爵制,将传统贵族“士”“大夫”等压制到很低位置,打破了传统贵族世袭特权,按军功授予爵位,严重打击了传统贵族势力,A项正确;等爵制主要围绕爵位授予、打破贵族特权等方面,和强化政府对基层控制并无直接关联,排除B项;等爵制核心是按军功授爵,重点在打击旧贵族和激励军功,并非主要为提高平民政治地位,平民即便有机会因军功获得爵位,但不是这一举措主要目的,排除C项;题干强调的是对传统贵族的压制,未体现出增强了军队战斗力,排除D项。故选A项。

3.实验中学的同学们策划了一期我国农业文明主题的黑板报,下面可以为“技术总结”这一栏目提供的素材是()

A.墓砖画《采桑图》 B.曲辕犁示意图

C.《齐民要术》书影 D.清代开荒执照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图示信息“我国古代农业文明展览”“技术总结”和所学知识可知,《齐民要术》一书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内容十分丰富,这部农业科学技术著作,突显了中国古代科学家以民生为本的务实精神,反映出当时农业生产技术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C项正确;墓砖画《采桑图》主要反映的是古代的蚕桑生产活动,侧重于农业生产中的经济作物种植及相关生产场景,并非农业技术总结,排除A项;曲辕犁示意图是精耕细作农业的表现之一,排除B项;清代开荒执照是重农固本思想的表现,排除D项。故选C项。

4.下表中数据反映了清朝中叶时()

年份

人口数量(亿)

耕地面积(万顷)

人均耕地面积(亩)

1753

1.84

735.22

4.00

1784

2.86

760.57

2.66

1822

3.73

756.21

2.03

A.社会生产得到恢复 B.人地矛盾逐渐突出

C.耕地面积迅速扩大 D.贫富分化十分严重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表格信息可知,从1753-1822年,人口数量不断增加,从1.84亿增长到3.73亿,而耕地面积虽有一定波动但总体增长幅度不大,人均耕地面积从4.00亩降至2.03亩,人均耕地面积不断减少,这表明人地矛盾逐渐突出,B项正确;表格主要呈现是人口数量、耕地面积和人均耕地面积的变化情况,未涉及社会生产相关信息,无法得出社会生产得到恢复,排除A项;从数据看,1753年耕地面积735.22万顷,1784年为760.57万顷,1822年为756.21万顷,耕地面积并非迅速扩大,排除C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