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综合征
中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
截至2014年底,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2.12亿,占总人口的15.5%。据预测,本世纪中叶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峰值,超过4亿,届时每3人中就会有一个老年人。?民政部部长、全国老龄办主任李立国表示,中国空巢和独居老年人近1亿人,60岁以上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约3500万人,要把帮扶困难老年人作为发展老龄事业的重中之重。
老年医学与老年护理学
老年人患病种类多、患病时间长,所以老年人群是医疗保健服务需求量最大的人群。老年人所花费的医疗费远高于一般人群,对整个医疗费用的承受能力和医疗保健资源提出了严峻考验!在这种形势下,所有医务工作者必须关注老年病与老年医学。老年医学与老年护理学应运而生!
老年综合征
【概念】老年病是年老体衰、多病共存,有多系统多器官的多种疾病,具有智能和运动功能障碍,需要人专门照料。而老年综合征是指由多种疾病或者多种原因,造成老年人不同的临床表现或问题。
常见老年综合征常见的老年综合征,包括步态异常、跌倒、视力障碍、听力障碍、睡眠障碍、谵妄、眩晕、疼痛、大小便失禁、便秘、痴呆、记忆力减退、抑郁症、焦虑症、帕金森病、营养不良、衰弱、老年人多重用药。还有老年人医疗不连续,终末生活质量差受虐待,长期卧床导致皮肤褥疮,骨折后制动不能活动等多种临床表现和症状。
老年跌倒
老年跌倒跌倒:是指患者突发的、不自主的、非故意的体位改变,倒在地上或更低的平面上。跌倒是我国伤害死亡(骨折、脑干、脊椎损伤等)的第四位原因,而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则为首位。跌倒是机体功能下降和机体老化过程的反映;是一些急慢性病的非特异性表现。老年人跌倒的发生并不是一种意外,而是存在潜在的危险因素,老年人跌倒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
CGA的实施生理因素病理因素药物因素心理因素环境因素社会环境跌倒的危险因素步态平衡、感觉、中枢神经、骨骼肌肉卒中、帕金森、体位性低血压、眼病、尿急等抗抑郁、抗焦虑、利尿剂、扩血管药、降糖药等沮丧、抑郁、焦虑情绪不佳等灯光、湿滑、障碍物等重视程度、卫生保健水平、设施设计合理度等
识别跌到患者的识别消除跌倒危险因素的消除预后可变因素:疾病的治疗;减少药物副作用;增加肌肉力量;环境安全的检查不可变因素:失明、半身不遂等部分跌倒可预防
认知功能受损及痴呆【概念】指大脑发育已基本成熟(年龄在18岁以后),智力发育达到正常之后,神经退行性变、感染、外伤、肿瘤、营养代谢等各种有害因素引起的,以认知功能缺损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通常多见于老年人群。痴呆的本质是一种慢性临床综合征,而不是一种疾病或神经病理过程。
认知功能受损及痴呆临床特征记忆、理解、判断、推理、计算和抽象思维等多种认知功能减退;并可伴有幻觉、妄想、行为紊乱和人格改变;严重影响生活、工作、社交能力;意识一般无障碍。认知功能障碍:记忆障碍常为痴呆早期的突出症状,最明显的是近事记忆障碍,患者常记不住新近发生事情。初期患者远事记忆缺损不明显。随病情加重,近事记忆逐渐丧失,远事记忆也越来越明显。理解、分析、判断能力等智能障碍也与记忆障碍密切相关。
认知功能受损及痴呆(2)社会功能减退:减退程度与认知功能障碍严重程度密切相关,随着痴呆的进展,病人逐渐需要他人照顾,对他人的依赖性不断增强,最初患者可能表现为不能独立理财、购物;逐渐可能发展到无法完成以前熟悉的活动,如洗衣、下厨、穿衣等;严重者日常生活完全不能自理。行为和精神症状:痴呆早期可有焦虑、苦恼,后期呈现情感淡漠、幼稚等,并可伴有暂时的幻觉、妄想错认、抑郁、躁狂、激越、无目的漫游、徘徊、躯体和言语性攻击,行为紊乱严重者,表现为夜间不睡,到处乱走,或做些无目的地动作,纠缠他人,白天精神萎靡、嗜睡等。
认知功能受损及痴呆三、疾病处理治疗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社会行为治疗。1.病因治疗首先必需治疗原发的器质性疾病。2.支持治疗纠正酸碱平衡失调及水、电解质紊乱;补充营养、水分及维生素等;3.提高认知功能的药物亦称促智药4.抗精神病药6.行为与心理治疗5.如患者合并明显的抑郁其他对症处理的药物。
【护理问题及措施】1.治疗性护理(1)药物注射中的护理(2)口服药物的护理1)可自行进食的患者,病人采取坐位,自行进食温度适宜的食物,以尽可能保持其日常生活能力,延缓功能衰(2)不能进食的患者,能够保持坐位的患者,由护理人员手把手帮助其进食;不能维持坐位患者可安排其取侧卧位由陪护人员喂食。(3)痴呆患者营养与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方面的护理3.安全护理(1)环境安全(2)自身安全
谵妄
【概念】谵妄(急性精神错乱状态)是一种临床状态,其特征是认知,情感,注意,觉醒与自我感知等功能出现波动性紊乱,后者可以急性发病,事先并无智能障碍,或者可在慢性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