昙花
?
昙花(学名:Epiphyllumoxypetalum(DC.)Haw):附生肉质灌木,高2~6米,老茎圆柱状,木质化。分枝多数,叶状侧扁,披针形至长圆状披针形,边缘波状或具深圆齿,基部急尖、短渐尖或渐狭成柄状,深绿色,无毛,中肋粗大,老株分枝产生气根。花单生于枝侧的小窠,漏斗状,于夜间开放,芳香,长25~30厘米,直径10~12厘米;花托绿色,略具角,被三角形短鳞片;瓣状花被片白色,倒卵状披针形至倒卵形,长7-10厘米,宽3~4.5厘米,边缘全缘或啮蚀状。浆果长球形,具纵棱脊,无毛,紫红色。种子多数,卵状肾形,亮黑色,具皱纹,无毛。
形态特征?
?
昙花是附生肉质灌木植物,高2~6米,老茎圆柱状,木质化。分枝多数,叶状侧扁,披针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长15~100厘米,宽5~12厘米,先端长渐尖至急尖,或圆形,边缘波状或具深圆齿,基部急尖、短渐尖或渐狭成柄状,深绿色,无毛,中肋粗大,宽2~6毫米,于两面突起,老株分枝产生气根;小窠排列于齿间凹陷处,小形,无刺,初具少数绵毛,后裸露。
花单生于枝侧的小窠,漏斗状,于夜间开放,芳香,长25~30厘米,直径10~12厘米;花托绿色,略具角,被三角形短鳞片;花托筒长13~18厘米,基部直径4~9毫米,多少弯曲,疏生长3~10毫米的披针形鳞片,鳞腋小窠通常无毛;萼状花被片绿白色、淡琥珀色色或带红晕,线形至倒披针形,长8-10厘米,宽3~4毫米,先端渐尖,边缘全缘,通常反曲;瓣状花被片白色,倒卵状披针形至倒卵形,长7~10厘米,宽3~4.5厘米,先端急尖至圆形,有时具芒尖,边缘全缘或啮蚀状;雄蕊多数,排成两列;花丝白色,长2.5~5厘米;花药淡黄色,长3~3.5毫米;花柱白色,长20~22厘米,直径3~4毫米;柱头15~20,狭线形,长16~18毫米,先端长渐尖,开展,黄白色。浆果长球形,具纵棱脊,无毛,紫红色。种子多数,卵状肾形,亮黑色,具皱纹,无毛。
繁殖方式?
?
播种繁殖:播种繁殖常用于杂交育种,从播种至开花需4~5年。?????
扦插繁殖:扦插繁殖以3~5月选取健壮、肥厚叶状茎作插穗,长20厘米~30厘米,按2~3节一段剪开,并将基部削平,待剪口稍干燥后插入干净的沙床,土中含水量保持60%左右,室温保持18C~24C,插后约3周即生根,待根长3厘米~4厘米时上盆。如用主茎扦插,当年可以见花,用侧茎则需2~3年才开花。???????
生长习性
?
生长地海拔1000~1200米。模式标本采自墨西哥。昙花原产美洲墨西哥至巴西的热带沙漠中。那里的气候又干又热,但到晚上就凉快多了。晚上开花,可以避开强烈的阳光曝晒;缩短开花时间,又可以大大减少水分的损失,有利于它的生存。使它生命得到延续。于是天长日久,昙花在夜间短时间开花的特性就逐渐形成,代代相传。喜温暖湿润的半阴、温暖和潮湿的环境,不耐霜冻,忌强光暴晒。特别是对温度的要求比原产地高,为15~25℃,春夏季夜温需16~18℃,白天21~24℃。越冬温度在10~12℃,土壤不宜过干。冬季可耐5℃左右低温。土壤要求宜用富含腐殖质、排水性能好、疏松肥沃的微酸性沙质土,否则易沤根。
主要价值?
?
观赏价值:该种为著名的观赏花卉,俗称月下美人,琼花。仙人掌科,昙花属。每逢夏秋节令,繁星满天、夜深人静时,昙花开放,展现美姿秀色,当人们还沉睡于梦乡时,素净芬芳的昙花转瞬已闭合而凋萎,故有昙花一现之称。其奇妙的开花习性,常博得花卉爱好者的浓厚兴趣。
药用价值:具有软便去毒,清热疗喘的功效。主治大肠热症、便秘便血、肿疮、肺炎、痰中有血丝、哮喘等症。花具有强健的功效,兼治高血压及血脂肪过高等。
花语
昙花的花语:刹那间的美丽,一瞬间的永恒。昙花一现,人们用昙花一现比喻美好事物不持久。类似的成语有弹指之间、电光火石、白驹过隙、稍纵即逝等。
自我经验?
昙花一现,悄悄地开了,悄悄地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