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师数字素养何以培育与发展
摘要:乡村教师作为教育综合改革、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趋势下,其数字素养的培育与发展尤为重要。基于系统性文献综述法研究,共梳理出近十年来国内外有关乡村教师数字素养的40篇主要实证研究文献,对此进行分析研究。首先,从文献刊载、对象来源和研究设计等三个维度描述了实证研究文献发表的基本情况;其次,从框架构成、现状归纳和路径对策等三个方面评述了文献的研究状况;最后,依据对文献的整体归纳,从研究视角、研究对象、方法层面和价值层面展望了乡村教师数字素养实证研究的未来趋势。
关键词:乡村教师;教师数字素养;研究趋势;教师专业发展;教师教育
一、问题的提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有高质量的教师,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1]。乡村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同样离不开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乡村教师。面对我国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迫切需求,“教师数字素养”这一研究议题逐渐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数字技术成为助力乡村教师高质量发展的新途径。近年来,国家层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以促进乡村教师的发展。例如:2020年,教育部联合六部门发布的《关于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县域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动城乡学校智能同步课堂的建立;2022年《关于印发〈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的通知》要求提升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同年12月,教育部发布的《教师数字素养》行业标准,从五个维度系统规划了教师数字化专业成长的路径,为乡村教师在数字时代的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纵观我国“乡村教师”研究领域,既有对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师德师风、留任政策及职业认同等宏观层面的深入探讨,也有因“数字化”浪潮兴起而增多的关于“技术赋能乡村教育发展”的思辨性论述。与丰富的理论探索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反映乡村教师数字素养发展具体情况、追踪国际乡村教师数字化培训动态的实证研究仍显不足,因此有必要从国际视角出发,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分析乡村教师数字素养的发展现状,掌握实证聚焦,展望未来趋势,以更好地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与流程
依据系统性文献综述的要求,确定了文献检索与筛选的流程,具体步骤如下:根据研究主题及其目的,明确检索词;利用所确定的文献检索词,对国内外主流文献数据库进行全面检索;基于研究问题,制定文献的纳入与剔除标准;遵循PRISMA流程(参看https:///),对文献进行多轮筛选,最终确定需深入分析的文献;精读筛选后的文献,归纳与总结观点,以便进行整体分析。
为系统梳理国内外关于乡村教师“数字素养”及“数字化专业发展”领域的相关实证研究成果,设计以下三个问题:学者如何划分乡村教师数字素养框架,其依据是什么?依据学者的调查与分析,各国乡村教师数字素养的发展现状如何,成因是什么?学者对于乡村教师数字素养的培育与发展有何见解,对我国有何启示?
(二)文献检索与筛选
为保证文献梳理的全面性,选取WebofScience、ScienceDirect、SpringerLink、Scopus和中国知网(CNKI)等五个国内外权威数据库,以“ruralteacher”“ruraleducator”“digital”“digitalcompetence”“digitalliteracy”“digitaltechnology”“digitalskill”“digitaldevelopment”“ICTcompetence”“informationandcommunicationtechnology”“乡村教师”“农村教师”“数字”“数字素养”“数字胜任力”“信息素养”“ICT能力”等为关键词检索文献;为保证样本文献的权威性,在CNKI选取“CSSCI”、“北大核心”和“CSCD”期刊;为保证实证研究的时效性,发表时间限定为2014年1月1日—2024年7月31日。另外,根据研究主题与目的,综合考量文献检索要求,制定了文献的纳入与剔除标准(见表1)。
文献纳入与剔除流程如下:首先,通过国内外数据库检索到相关文献共计5952篇(中文140篇,外文5452篇);其次,剔除综述论文、学位论文、会议论文及非OA文献等,剩余中英文文献1758篇;再次,根据发表时间、文献题目及摘要进一步筛选;最后,通读全文,剔除非实证类文献以及不符合研究主题的文献。经多轮筛选,纳入最终分析的中文文献为12篇,英文文献(含国内学者发表10篇)为28篇,共计40篇。
三、研究结果
(一)乡村教师数字素养实证文献情况
1.文献刊载
在外文期刊方面,既有专注于教育综合领域研究的《EducationalResearchforPolicyandPractice》(政策与实践的教育研究),也有关注信